乌
栖
曲
九
月
过
姑
苏
,
江
头
霜
草
枯
。
秋
风
吹
叶
尽
,
愁
杀
夜
栖
乌
。
栖
乌
月
明
里
,
霜
重
惊
还
起
。
无
处
托
安
巢
,
哑
哑
渡
江
水
。
江
波
浅
复
深
,
东
去
无
还
心
。
白
苧
吴
宫
曲
,
能
成
哀
怨
音
。
只
言
欢
乐
长
相
保
,
青
春
几
时
秋
又
老
。
可
怜
西
子
断
肠
花
,
不
及
虞
姬
美
人
草
。
舞
罢
垂
杨
金
缕
衣
,
椒
房
绛
烛
明
星
稀
。
越
骑
争
驰
海
山
动
,
吴
歌
尚
绕
梁
尘
飞
。
梁
尘
飞
飞
白
苧
哀
,
乌
啼
夜
半
阊
门
开
。
鸱
夷
浮
江
糜
鹿
来
,
月
明
犹
照
姑
苏
台
。
写景
秋天
咏物
怀古
抒情
情感
思乡
爱情
宫怨
山水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哲的《乌栖曲》描绘了秋天姑苏城的景色和乌鸦的悲鸣,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人生无常的主题。首句“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点出时令,秋意浓厚,江边草木凋零。接着,“秋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通过秋风落叶和乌鸦的愁苦,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写乌鸦在明亮的月光下因霜重而惊醒,暗示其无处安身。“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进一步表达了乌鸦的漂泊之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诗句“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借江水比喻人生的流逝,乌鸦的离去象征着无法回头的时光。“白苧吴宫曲,能成哀怨音”将白苧(一种丝织品)与吴宫的乐曲相联,暗示了哀婉的旋律,反映了诗人对繁华落寞的感慨。“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无常,以西子和虞姬的典故强化了这一主题。最后,“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描绘了一幅宫廷夜宴的画面,而“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则展现出昔日繁华的余韵。然而,这些欢乐都随着“梁尘飞飞白苧哀,乌啼夜半阊门开”的场景消逝,乌鸦的啼声与姑苏台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寓意历史的沧桑。整首诗以乌鸦的视角,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变迁,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黄哲
76首
元末,何真据岭南,开府辟士,哲与孙蕡、王佐、赵介、李德并受礼遇,称五先生。朱元璋建吴国,招徕名儒,拜翰林待制。明洪武初出知东阿县,剖决如流,案牍无滞。后判东平,以诖误得罪,得释归。后仍追治,被杀。尝构轩名听雪蓬,学者称雪蓬先生。工诗,有《雪蓬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