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写鸟
赞美
怀古
情感
爱情
赞美孔雀

赏析

此诗描绘了孔雀的美丽与独特之处,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孔雀的羽毛色彩与形态之美。诗人以“炎德由来应火离”开篇,巧妙地将季节与孔雀的习性联系起来,暗示着孔雀在炎炎夏日的活跃与美丽。接着,“即看珠树一双栖”,形象地描绘了孔雀成双成对栖息的情景,赋予了画面以生动的生命力。“葳蕤翠葆裁金剪,峭茜丹涂间碧泥。”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孔雀羽毛的华美与层次感。诗人运用“葳蕤”形容羽毛的繁茂,“翠葆”则指绿色的羽毛,而“金剪”和“丹涂”分别描绘了羽毛的光泽与色彩,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出孔雀羽毛的精致与独特。接下来,“咸阳公主萧史曲,庐江小妇仲卿妻。”这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将孔雀与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这里引用了咸阳公主与萧史、庐江小妇与仲卿的故事,象征着孔雀如同这些传说中的角色一样,拥有着不凡的美丽与神秘。最后,“十里徘徊君一顾,应传乐府有新题。”这两句表达了对孔雀美丽之美的赞叹与期待,希望这样的美丽能够被更多人欣赏,并成为乐府中新的主题。通过“十里徘徊”描绘了孔雀优雅的姿态,以及“一顾”强调了其魅力之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雀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与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