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抒情
怀古
地点
秋天景色
寄寓情怀
建房场景
抒发友情
感叹时光
建筑
禅修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为友人伯玉所建的东林精舍而作。诗中描绘了精舍的创建背景与环境,以及对居住者生活状态的想象。首联“精蓝法护创何年,仍许东山傍谢玄”点出精舍的创建与选址,暗示其与古代高僧法护及东晋名士谢玄有关联,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颔联“屋拟雁门呼作市,身依莲社好逃禅”通过比喻手法,将精舍比作雁门市集,强调其作为一处静谧之地,适合修行与避世,同时也暗含了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颈联“斜阳易得西归境,新月迟窥乍上弦”描绘了一幅日落月升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同时也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尾联“从此只应宽酒戒,莫教陶令废周旋”以陶渊明为例,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在此远离尘嚣,过上清心寡欲的生活,避免像陶令那样因世俗事务而疏远了与自然、与内心的联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精舍环境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吴中
明·梁以壮
万壑千岩绿似苔,烟云盘到大江开。人当斜日从禽过,谁更秋风采药来。臣眼冷悬亡国泪,女钗香没牃廊灰。子山亦有无穷恨,天意如斯未足哀。
登快阁遂谒山谷祠和石刻十韵
明·欧大任
千峰匡岳亭亭立,万里澄江滚滚来。文水远流诸港入,禅官高阁半云开。川原日照新楼橹,城郭烟侵废草莱。旧邑飞凫留玉舄,几时孤鹤下山台。浮沉谩忆神仙令,留滞空怜太史才。尊酒囊琴皆.....
题三教圆通堂
宋·祖无择
师本佛之徒,潜心老与儒。一堂何所像,三教此焉俱。香火长相续,丹青久不渝。高贤旌好事,二记耸龟趺。
重经车辋谷
宋·司马光
昔年道经车辋谷,直上七里盐南坡。今年行役复到此,方春流汗如翻波。中涂太息坐盘石,涕泗不觉双滂沱。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人踰三十只有老,后时过此知如何。云泉佳处须.....
奉和宋次道游嵩十五韵
宋·刘敞
嵩峰三十六,皆在青云端。宿昔望见之,恨不生羽翰。卷脔尘土中,日月如波澜。迩来老将至,更觉行路难。闻君谢车徒,选胜群峰峦。幽深每独往,神异多所观。若有真仙子,羽衣白玉颜。吹.....
王氏松斋诗
宋·张舜民
人传半隐在龙门,天启松斋遇远孙。水石蔽亏包废寺,版图磨灭指邻村。如将绿野还裴度,不见潜溪付李藩。壁土未乾三易主,洛阳城里有名园。
海会寺
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
中峰如法王,师子据其右。老僧初开堂,辛苦此结构。欲令震旦国,举首眺灵鹫。天高龙象雄,地迥猿鸟瘦。钟鼓运风涛,楼台出云岫。我来访五老,逮此成三宿。沈沈青莲地,可踏不可漱。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