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蒋
运
使
三
颂
(
其
三
)
此
去
欲
寻
相
见
,
大
千
俱
是
禾
山
。
彻
底
洞
明
这
个
,
廓
然
超
过
八
还
。
哲理
禅意
中抒情
赏析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以“此去欲寻相见,大千俱是禾山”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超脱世俗、直达心灵的境界。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前往何处,心中所求的“相见”,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每一粒尘埃都是“禾山”的一部分,暗示着万物皆有联系,一切都在心中。接着,“彻底洞明这个,廓然超过八还”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领悟。彻底洞明,意味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廓然超过八还,则表达了超越常规认知、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意象。“八还”可能指的是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的观念,此处用以象征对传统束缚的超越,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深刻体悟,也启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
猜您喜欢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白云端和尚赞
宋·释智愚
接纳少机关,勘验无眼目。时时膈气筑,只要煨芦菔。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送惠雅上人西游
唐·朱庆馀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兴远常怜鹤,禅馀肯废诗。望云回寺晚,为讲到城迟。还想安居日,应当后夏时。
颂二首(其一)
宋·释善清
铜砂锣里油清净,照见尘中旧主人。寄语禅人猛参取,莫教孤负此生身。
玩珠吟
唐·天然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惺。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知境浑非体,寻珠不定形。悟即三身佛,迷疑万卷经。在心心岂测,居耳耳难听。罔像先天地,渊玄出杳冥。本刚非锻鍊,元净莫澄停。盘.....
颂古二十四首(其二)
宋·释胜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
赠道微禅师
唐·李洞
铜瓶涩泻水,出碛蹑莲层。猛虎降低鼠,盘雕望小蝇。通禅五天日,照祖几朝灯。短发归林白,何妨剃未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