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刘
问
之
启
明
弟
郁
仪
元
长
德
操
渫
之
侄
毂
两
儿
伯
垒
泽
弘
孝
穆
侄
孙
步
出
郊
园
料
理
欢
喜
庵
饮
贤
士
湖
上
二
月
郊
原
草
树
平
,
水
边
重
赋
丽
人
行
。
逃
禅
有
地
诗
称
社
,
负
郭
无
田
笔
代
耕
。
波
暖
镜
花
含
笑
态
,
林
喧
簧
鸟
窃
脂
声
。
相
逢
园
客
忘
机
事
,
转
洽
年
来
抱
瓮
情
。
山水田园
春景写景
抒怀
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郊外的春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二月郊原草树平”,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春天郊野的景象,草木繁茂,一片生机勃勃。接着,“水边重赋丽人行”则将视线转向水边,描绘了一幅女子漫步于春水之畔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逃禅有地诗称社,负郭无田笔代耕。”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逃禅”和“负郭无田”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文学创作来寄托情感和追求的精神状态。“波暖镜花含笑态,林喧簧鸟窃脂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春日湖面波光粼粼、如镜般映照着万物,以及林间鸟鸣声声,仿佛在窃窃私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相逢园客忘机事,转洽年来抱瓮情。”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与人交往的场景,通过“园客”这一形象,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相遇、交流时的轻松愉快,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朱多炡
67首
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六世孙。封奉国将军。善诗歌,行草宗米芾,兼工山水写生。见古人墨迹,一再临摩,如出其手。尝轻装出游,化名来相如,字不疑,踪迹遍吴楚。既卒,门人子弟私谥清敏先生。有《五游集》、《倦游集》
猜您喜欢
陈紫林以所画一鱼一刘海戏蟾寄赠兼索书匆匆作此答(其一)
清·张怀泗
松江曾记四腮鲈,万里归来老钓徒。三十六陂烟水阔,藤笺一幅墨痕孤。
西直门外(其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苗近陇复遐町,一雨能回五谷青。今日轻舆凭览处,稍纾半夏刻靡宁。
题画(其十六)李白图
明·唐寅
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人主最相知。夜郎垂老迢迢去,不记金銮走马时。
良乡行宫作并示直?官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月行旌驻节时,青郊膏泽惬予私。那知卜度诚难预,大抵忧欣总若斯。山地幸犹过半穫,水乡安免逭长饥。曰休曰助新颁旨,其善推行良有司。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
唐·白居易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
赵令畤德麟作襄阳从事丁丑季冬出行南山三邑某同谢公定曾仲成潘仲宝携酒自大悲寺登舟过岘山宿鹿门明日复自岘首目送缘绝壁而往上船山下相与酌酒而去德麟赋诗次韵和之
宋·李廌
邹湛葛疆往过此,幕中佐曹畏简书。习池岘首自今古,故时悲喜成空虚。越王之孙府从事,恶人亦作俗吏呼。日从云间二三子,醉吟啸傲相携扶。王孙才高倦羁束,湿纸讵可包于菟。兴来鼓棹碧.....
山居即事
宋·何梦桂
分得南窗与世违,坐消白昼乐清时。楼头秋意一声笛,镜里岁华双鬓丝。绿水放教通竹径,清风招不下梧枝。心期自得难为说,白鸟青山是己知。
奉寄何正父总干
宋·岳珂
经旬习懒惯山居,不写城间一字书。把菊见山新趣倦,汎莲依水旧交疏。无心是处友麋鹿,有客寄谁烹鲤鱼。见说近来军食足,不妨诗卷访犁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