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昌
行
驱
马
至
益
昌
,
倍
惊
风
俗
和
。
耕
夫
陇
上
谣
,
负
者
途
中
歌
。
处
处
川
复
原
,
重
重
山
与
河
。
人
烟
遍
馀
田
,
时
稼
无
闲
坡
。
问
业
一
何
脩
,
太
守
德
化
加
。
问
身
一
何
安
,
太
守
恩
怀
多
。
贤
哉
我
太
守
,
在
古
无
以
过
。
爱
人
甚
爱
身
,
治
郡
如
治
家
。
云
雷
既
奋
腾
,
草
木
遂
萌
芽
。
乃
知
良
二
千
,
德
足
为
国
华
。
今
时
固
精
求
,
汉
帝
非
徒
嗟
。
四
海
有
青
春
,
众
植
伫
扬
葩
。
期
当
作
说
霖
,
天
下
同
霶
?
。
写景抒情
赞美
写山写水
春天
赞美
情感表达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治理益昌地区时的美好风光和德政影响。开篇“驱马至益昌,倍惊风俗和”表明作者对这片土地的风俗民情感到非常震惊,且是积极向好的意思。接着“耕夫陇上谣,负者途中歌”写出了农民在田间唱歌,背负货物的人也在路上高声歌唱,表现了人们的快乐心情和丰收的景象。“处处川复原,重重山与河”描绘了益昌地区的地理特征,是一个多水多山的地方。接下来的“人烟遍馀田,时稼无闲坡”则展示了这个地区的人口众多,农作物生长茂盛,没有一片荒废的土地。诗中对太守的赞誉也非常之高,“问业一何脩,太守德化加。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表明人们对于太守的德政和个人安全都充满了好奇和赞赏。太守的德行和恩泽对百姓有着深远的影响。“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爱人甚爱身,治郡如治家。”进一步强调了太守的贤能和其治理地方如同管理自己的家庭一般的品质。接下来的“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乃知良二千,德足为国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赞美太守的功绩,认为他的德行足以成为国家的荣耀。最后,“今时固精求,汉帝非徒嗟。四海有青春,众植伫扬葩。期当作说霖,天下同霶?”表达了对现实美好时代的向往,以及希望太守能够像古代圣明君主一样,带来普降甘霖的祝愿,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整首诗通过对益昌地区自然风光和社会状况的描绘,以及对太守德政的高度赞扬,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美好社会图景。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其五)
宋·李之仪
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最是凤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见飞腾。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