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
居
简
毛
靳
二
翰
长
斋
庐
相
向
隔
疏
槐
,
清
话
何
妨
数
往
来
。
风
雨
满
窗
惊
笔
阵
,
莺
花
随
处
避
吟
台
。
锦
袍
讲
幄
曾
同
赐
,
草
具
盘
餐
每
共
开
。
今
日
老
痴
成
独
坐
,
高
轩
底
事
尚
迟
回
。
写景抒情
秋景写物
读书生活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傅圭的《斋居简毛靳二翰长》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斋庐中相聚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和闲适的生活情趣。首联“斋庐相向隔疏槐,清话何妨数往来”,以“斋庐”为背景,两座小屋相对而立,中间隔着稀疏的槐树,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谈如同清风般自然流畅,不拘形式,随时可以来往,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自由自在的交往方式。颔联“风雨满窗惊笔阵,莺花随处避吟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但并未让诗人感到困扰,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仿佛风雨中的笔阵在窗前激荡,激发着诗人的创作热情。同时,莺歌燕舞的春日景象也因诗人的吟咏而退避三舍,这既是对诗人才华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共处的体现。颈联“锦袍讲幄曾同赐,草具盘餐每共开”,回忆了过去与友人共同分享荣誉与美食的美好时光。锦袍象征着荣耀与地位,讲幄则是讨论学问的场所,草具盘餐则代表了简朴而真挚的友情。这一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尾联“今日老痴成独坐,高轩底事尚迟回”,诗人现在独自一人,似乎在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高轩本是尊贵之人的居所,这里却用来形容友人的住所,暗示友人未如约而至,可能是因为事务繁忙或另有原因。这一联既有对友人迟到的轻微责备,也蕴含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淡淡忧伤。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四)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故人过访
元·廖大圭
七尺长身卧故庐,日斜起坐对残书。几人岁晚能相问,一榻山中独久虚。好客新秋来杖屦,小窗暮雨共盘蔬。相看道义有真乐,万事悠悠总不如。
晚渡
唐·陆龟蒙
半波风雨半波晴,渔曲飘秋野调清。各样莲船逗村去,笠檐衰袂有残声。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其五)
唐·张籍
闲堂新埽洒,称是早秋天。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
再占前句问仲木病
明末清初·彭孙贻
来病嗟君子,相如岂倦游。小楼残暑尽,高柳夕阳收。病里身名淡,閒中卉物幽。君看城市客,车马日悠悠。
漫兴十首(其三)
明·唐寅
一身憔悴挂衣襟,半壁藤床倚树林。去日苦多休检历,知音谅少莫修琴。平康驴背驮残醉,谷雨花栏费朗吟。老向酒杯棋局畔,此生甘分不甘心。
赠隐士
宋·吴惟信
晦迹雪岩日久长,唐人冠帽道衣裳。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沓石为床。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
竹窗
元·马臻
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鹤梦清。侍立小童閒不动,萧萧石鼎煮茶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