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
写景
自然颂赞
赞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山在雨后湿润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在细微雨滴中沐浴后的生机与美丽。诗人以“染练”二字精妙地形容了雨水如丝线般渗透到江山之中,使得每一枝叶都变得润泽如同酥油一般,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深邃的自然美。"枝枝叶叶润如酥"一句,不仅用词恰当,更通过比喻手法,将雨后的植物生机勾勒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酥”字,既形容了植物因湿而变得柔软,也暗示了一种物态变化后所呈现出的新鲜感。"丝窠璎珞消多少"一句,则通过对珍珠光泽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里的“丝窠”指的是珍珠的产状,暗喻着雨滴如同珍珠般散发着光彩。而“璎珞”则是古代装饰品,常用来比喻珍贵物品,这里借以形容雨后的自然界之美,如同无数珍宝相互映衬。最后一句"破费天公百斛珠",通过极言天工的付出,以此比喻诗人对于这幅景象的赞赏与感慨。这里的“破费”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界无尽美丽的赞叹,而“天公”则是古代对大自然之主宰的称呼,这里用来强调自然界所展现出的壮观非人力所能比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篇充满意象与情趣的佳作。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您喜欢

遥和友人山行之作二首(其二)
清·刘天谊
石映成霞树作烟,阴林断处日光穿。重峦绝壑疑无路,扶策攀藤竟过巅。胜地拟滁民共乐,诗新轹谢句高悬。遥知莲幕从公客,亦有清词赋洞天。
和思道招晦甫饮
宋·吕陶
酒如仙药应有灵,达士饮之不欲醒。花如浮荣易彫落,贪荣何似贪樽酌。青云涂辙竞奔走,富贵几人能入手。朝游赤墀暮丹禁,高怀未必常高枕。岂如良朋皆尽欢,而况又为文字饮。
和史志道侍郎(其二)
宋·曾协
簿书堆案阻寻幽,想像高人物外游。自昔品题多北客,故知物象胜中州。云经乱石馀膏润,烟过悬崖自去留。暂俯澄潭倚苍壁,已疑身世在鳌头。
清商怨
清末近现代初·傅熊湘
新来情意渐懒。怅玉人天远。已觉更长,如何偏梦短。衾头谁信泪满。怪不似、旧时先暖。尽著寒侵,孤眠谁更管。
游天竺上寺呈东山仲灵冲晦
宋·杨蟠
入林已忻猿鸟乐,共傲浮生胜大还。身外是非云不系,社中留恋雨相关。篮舆寂寞愧彭泽,拄杖风流肖德山。寄语葛洪岩下水,莫流清梦落人间。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五)桓公井
明·陈桭
井水本湛然,人也一沾污。遂令千载名,涤去还如故。荒甃翳春苔,寒虫泣秋雨。我诗辟奸雄,为泄泉石怒。
次韵和邱仙根山长寄怀(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南国甘棠爱戴同,园亭结构善尤工。斐亭艳说江郎笔,独有才情压海东。
浪淘沙
清·江瑛
愁见暗香飘。新月梅梢。阑干闷倚叹无聊。一片粉云樯上影,依旧魂销。风碎竹帘敲。帘里灯摇。此时相对怨清宵。香尽金炉灰已冷,心字难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