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三
应
瑞
爱
皋
亭
山
水
有
结
庐
之
原
诗
以
坚
之
(
其
一
)
君
如
买
宅
皋
亭
住
,
须
种
梅
花
三
百
树
。
树
里
茅
堂
树
外
桥
,
杖
策
寒
香
袭
衣
屦
。
春
残
叶
大
转
阴
浓
,
雨
过
苔
黏
更
盘
互
。
邻
叟
来
传
补
竹
方
,
幽
禽
唤
与
寻
山
路
。
烟
钟
际
暝
答
村
春
,
渔
火
沿
流
破
溪
雾
。
眼
前
好
景
画
难
真
,
身
外
良
图
计
非
误
。
瓜
皮
艇
小
载
琴
来
,
相
访
柴
门
月
初
吐
。
写景
山水
田园
咏物
抒情
春天
植物
梅花
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胡三应瑞建议朋友若在皋亭山下购置居所,应种植三百棵梅花,以增添冬日的清香和视觉美感。梅树环绕的茅草堂和门外的小桥,构成了一幅清雅的画卷。诗人想象春天过后,梅花凋零,树叶茂密,雨后苔藓滋生,增添了自然的生机。邻居老人前来分享修竹的经验,鸟儿也引人寻觅山间小径,呼应着村里的晚钟和溪边渔火,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乡村夜晚景象。诗人感叹眼前的美景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认为在此居住是正确的选择。最后,他想象乘着小舟,带着琴来访友人,月光洒在简朴的柴门前,增添了拜访的温馨气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皋亭山水的魅力,以及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