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亿
便
写物抒怀
咏物
赞美
咏史
山水田园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通过对新茶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全诗语言生动,意境幽深,充满了诗人独到的情感和哲理。开头“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突然被打破的氛围,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基调。紧接着,“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则是对寄茶过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期待。“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一句,不仅展示了新茶的美好,更透露出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则是春日景色的描绘,蕴含着生命力和希望。“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一句,借用皇帝品尝佳茗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新茶的珍贵和期待。紧接着,“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诗人的高尚品格。“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一句,继续描绘新茶的制作过程和其珍贵性。接下来的“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则是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的新茶与朋友分享。“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一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品茗的宁静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俗之远离和超然的态度。紧接着,“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更是对心境的外化。随后的“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句,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品茶的过程,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通过饮茶和读书来获取灵感和智慧的生活态度。“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一句,则是对身体与精神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描绘,同时也是对健康生活的一种追求。“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则是在形象上表达了茶的神奇和极限。最后,“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一段,是诗人在品茗后的感受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新茶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

卢仝

106首
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读史记随笔(其十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钩弋云阳遇暴风,娥姁肇祸实无穷。少孙漫许为贤圣,岂是千秋定论公。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唐·张说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嵩山二十四咏(其四)三鹤峰
宋·楼异
昔有仙翁住此间,炼成青发与朱颜。一朝跨鹤升天去,涧草岩花岂复攀。
题李遵道枯木图为建安朱炯作
元末明初·蓝智
君家枯木称小李,老干杈枒翠微里。忽看怪石起陂陀,复有疏篁映秋水。年年雨露长莓苔,落叶悲风惨澹来。日暮天寒鬼神护,深山大泽栋梁材。牧童樵子不敢近,似有龙蛇此中隐。故将露叶拂.....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嘉定赵侍御
明末清初·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
题仙(其二)
明·林俊
地床茶灶隐晴烟,洞口桃花不记年。后老乾坤成底用,名家别自有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