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
者
毙
于
荒
而
有
不
尽
以
荒
毙
者
催
科
抚
字
当
并
计
矣
二
首
(
其
二
)
未
易
言
蠲
赈
,
庶
几
别
旧
新
。
用
三
离
父
子
,
取
一
足
君
民
。
经
国
前
贤
训
,
哀
时
独
我
陈
。
空
谈
何
补
切
,
或
可
助
仁
人
。
怀古
抒情
哲理
励志
写民情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饥者毙于荒而有不尽以荒毙者催科抚字当并计矣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探讨了在饥荒时期,如何兼顾赈灾与治理,以及如何平衡官府的催科与对百姓的关怀。首句“未易言蠲赈”,表达了赈灾行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难以简单地用言语描述。接着,“庶几别旧新”则暗示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既要区别对待旧有的问题,也要引入新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用三离父子,取一足君民”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国家治理比作家庭管理,强调了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既要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三离父子),又要确保君主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一足君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即既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要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经国前贤训,哀时独我陈”表明作者借鉴了历史上的治国经验,并在哀叹当前时局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作为当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一句“空谈何补切,或可助仁人”则提醒人们,理论上的讨论和规划虽然重要,但实际行动更为关键。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体现了作者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想。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实施有效治理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道德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