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黄
仲
虬
西
山
记
游
图
吴
趋
山
水
古
无
匹
,
一
角
西
南
更
幽
绝
。
灵
岩
深
秀
邓
尉
奇
,
环
燕
由
来
孰
优
劣
。
名
山
本
待
名
人
游
,
江
夏
才
子
今
其
俦
。
尘
区
闭
置
不
得
意
,
约
客
试
探
千
岩
幽
。
青
山
鸣
禽
劝
客
醉
,
吴
王
池
馆
春
常
在
。
响
屐
廊
边
细
草
香
,
玩
花
池
畔
清
波
汇
。
一
望
红
亭
白
塔
间
,
孤
高
佛
日
还
追
攀
。
忽
惊
具
区
出
足
底
,
琉
璃
冷
浸
双
烟
鬟
。
相
将
更
泛
清
溪
棹
,
何
处
幽
香
来
绝
妙
。
吾
家
山
畔
桐
井
东
,
积
雪
千
条
留
玉
照
。
年
年
梅
花
春
早
开
,
今
年
二
月
犹
含
荄
。
凝
冰
敛
雾
一
万
树
,
忍
寒
为
待
诗
人
来
。
诗
人
自
古
多
好
事
,
似
此
清
游
难
恝
置
。
已
将
踪
迹
付
丹
青
,
更
录
千
诗
作
游
记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春景
名胜
赏析
这首清代周之瑛的《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和文人墨客的雅兴。首句“吴趋山水古无匹”赞美了苏州一带的山水之美,堪称天下无双。接着,“一角西南更幽绝”进一步强调了西山的幽深与绝美。诗人提到灵岩和邓尉两座名山,暗示两者各有千秋,但都无法与眼前西山的奇丽相比。“名山本待名人游”,表明西山等待着如江夏才子这样的杰出人物来访。诗人因不得志而暂离尘世,与友人一同探索山中秘境,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景。沿途“青山鸣禽劝客醉”,春天的气息和鸟语花香令人陶醉。画面中,吴王的池馆和春景依然如故,而“响屐廊边细草香,玩花池畔清波汇”则细腻描绘了游人的足迹和赏景的惬意。诗人站在红亭白塔之间,仰望佛日,感叹自然的壮丽。随后,他惊奇地发现远处具区湖仿佛就在脚下,湖水映照着倒影,如镜般宁静。他们继续乘舟游览,探寻更多幽香四溢之处,最终忆起自家山畔的桐井,积雪如玉,梅花早开,等待诗人的到来。诗人感慨,自古文人墨客喜好游历,这样的清幽之游难以忘怀。他决定将这次游历的足迹和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以诗篇流传后世。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周之瑛
13首
同县举人、江苏知县丁廷鸾继室。有《薇云室诗》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