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城
路
六
首
(
其
五
)
凤
城
西
畔
前
朝
事
,
禊
春
又
联
吟
侣
。
松
合
香
台
,
草
侵
荒
殿
,
撩
乱
风
幡
铃
语
。
杏
花
过
雨
,
正
蓝
子
摇
红
,
丁
香
含
素
。
庭
院
深
深
,
磬
声
不
隔
燕
莺
路
。
藏
云
洞
今
在
否
。
登
临
孤
客
迥
,
难
寄
愁
处
。
柳
绿
芦
沟
,
云
开
蓟
镇
,
依
旧
青
山
无
数
。
悲
歌
倦
旅
,
看
禅
榻
茶
烟
,
鬓
丝
如
许
。
好
片
斜
阳
,
暮
钟
催
客
去
。
怀古
写景
咏物
情感
离别
地点
秋节
山水
赏析
这首《台城路》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台城西畔的景象,以及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凤城西畔前朝事”,点明地点与时间背景,暗示了故事发生于古代京城的西边,引出对往昔的追忆。接着“禊春又联吟侣”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文人雅士聚会吟诗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松合香台,草侵荒殿,撩乱风幡铃语”几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着历史的更迭与人事的沧桑。松树与香台、荒草与宫殿的对比,以及风幡铃语的撩乱,都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杏花过雨,正蓝子摇红,丁香含素”描绘了雨后杏花盛开、蓝子(可能指果实)摇曳、丁香含苞待放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庭院深深,磬声不隔燕莺路”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和谐的环境,燕莺的鸣叫与磬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藏云洞今在否。登临孤客迥,难寄愁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藏云洞是否还在,成为了一个象征,隐含着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柳绿芦沟,云开蓟镇,依旧青山无数”以柳绿、芦沟、云开、蓟镇的景色,展现了一种虽历经变迁,但自然之美的永恒不变。最后,“悲歌倦旅,看禅榻茶烟,鬓丝如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疲惫与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以及岁月流逝、白发苍苍的无奈与感慨。“好片斜阳,暮钟催客去”以夕阳与暮钟作为结语,既是对一天结束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即将离开此地的暗示,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感慨。
李慈铭
325首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