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咏史
怀古
忧民
抒情
历史感慨
汉朝朝政

译文

汉朝的和平政策并非长远之计,西部的戎族世代纷扰不断。
他们不寻求良驹,百姓的生活并未因此而得到改善。
对外结下的虚假盟约,国内的愤怒无法得到宣泄。
结果反而成为后人的耻辱,汉昭帝时期远嫁和亲以求和平。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情感的诗篇。诗人通过历史的镜鉴,表达了对汉代和亲政策的反思与批评,并由此展开对当时国策的深刻思考。"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 这两句直接指出了汉朝与西域诸国和亲的政策并非上策,这一历史举措导致了长期的边患,国家资源耗费,却未能根本解决问题。"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 这里诗人进一步点出,汉代为了巩固与西域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去追求良马,这种政策失策显然忽视了民众的痛苦。"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国际局势的无奈感受,外来的敌对势力如影随形,而中原人民却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争。"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历史教训的一种反思,认为当年汉朝昭帝的和亲政策最终成为了后世所讥笑的对象,这一举措被视作是国家的耻辱。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和亲策略的批判,隐含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与忧虑。

张祜

501首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