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
春天
读书
亲情
励志
惜时
写景

赏析

此诗《寄叔炳弟》由明代诗人张家珍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首联“题诗漫写布头笺,寄子杨花二月天”,以“漫写”二字开篇,流露出诗人随意而深情的笔触,仿佛在二月春风中飘落的杨花,轻盈地寄托着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布头笺的简朴与杨花的轻盈形成对比,却也恰恰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那份纯净而真挚的情感。颔联“白社可能容我隐,光阴自不为君怜”,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白社,古代隐士居住之地,此处借指理想的避世之所。诗人似乎在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是否能够容纳他,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无情的无奈与反思。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自我审视,也有对时间流转的深刻体悟。颈联“龙文眼底求千里,藜火窗中易一年”,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志向与追求。龙文,比喻卓越的才能或高远的目标;藜火,即藜烛,象征微弱的光亮和艰苦的环境。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虽身处简陋,但心怀大志,渴望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千里之遥的理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与利用,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追求进步与成长。尾联“嚼胆莫虚慈母意,读书先取仲容贤”,则将情感回归到家庭与亲情上。诗人提醒自己,不能辜负母亲的期望,要通过勤奋学习,成为像仲容贤那样品德高尚的人。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以及对未来社会贡献的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