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殿
写景
写山
写雪
抒情
哲理
冬节
骈文写景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雪后山景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琅邪山游历后的感受和情怀。开篇“南溪约幽寻,西岭极遐观”即设定了一个宽广而又深远的视角,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雪后静谧的自然之中。随着诗人的步履,景物逐一展现:初阳透过朦胧的薄雾,残雪映照着汗漫的山光;楼殿间相望,宛在云霄半隐半露;泉声、山势各具动态美,岩寒中雨花霏霏,谷暖中烟絮绕绕。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眼,更凸显出雪后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接下来的“幽鸟度乔林,惊猿折枯干”等句,则通过动听结合,勾勒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山野景象。诗人在描述这些景物时,不仅着眼于视觉上的美感,还融入了听觉和触觉,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佛屋对峰尖,禅庵倚崖断”等句,则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孤寂。诗中的轩窗、竹敲玉玲琅、松溜珠璀璨等,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至于“行幽兔迹深,瞩远鸦翅缓”及以下数句,可以看出诗人在山中漫游时的心境和情怀。这里的“幽”、“深”、“远”等字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更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构筑出一个既美丽又充满深意的雪后山中游历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韦骧

1176首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