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月
庵
南
谯
郡
古
牙
城
壮
,
城
上
楼
台
屹
相
向
。
晴
天
落
日
碧
山
横
,
登
览
依
稀
在
屏
障
。
从
容
北
步
上
茅
庵
,
圆
如
毡
帐
幽
如
岩
。
眼
前
竹
石
皆
自
得
,
物
外
气
象
容
谁
探
。
公
馀
时
来
兴
清
切
,
幅
巾
道
服
双
筇
节
。
廓
然
遗
照
坐
可
忘
,
更
向
庵
心
画
明
月
。
写景
山水
秋景
写庵
赞美古牙城
城市
月湖
登览感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庵的宁静与美丽。首句“南谯郡古牙城壮,城上楼台屹相向”以壮丽的南谯郡为背景,城上的楼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景象。接着,“晴天落日碧山横,登览依稀在屏障”描绘了夕阳西下,碧绿的山峦横卧于天边,仿佛是自然的屏障,给人以宁静之感。“从容北步上茅庵,圆如毡帐幽如岩”则将视角转向庵内,描述了诗人缓缓步入庵中,庵屋如同圆润的毡帐,又隐匿于岩石之中,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氛围。接下来,“眼前竹石皆自得,物外气象容谁探”进一步强调了庵内的自然之美,竹石各得其所,仿佛超脱于尘世之外,难以揣摩其真谛。“公馀时来兴清切,幅巾道服双筇节”展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身着道服,手持双筇杖,前来庵中,心境清静,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后,“廓然遗照坐可忘,更向庵心画明月”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坐忘尘嚣,内心平静,甚至在心中描绘了一轮明月,进一步深化了庵中静谧与美的意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月庵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在此的超然心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韦骧
1176首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您喜欢
岳麓寺(其二)
宋·严粲
吟到湘江倚钓篷,秋风日日望空濛。偶来上到阑干处,却指孤城夕照中。
游郎官峰
元·吴海
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萃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天寒霜露交,收穫事已毕。仍.....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登西大悲阁
宋·韩琦
蔼蔼西蓝阁,烦襟一望开。山川归盛德,奸杰委尘埃。城迥云连堞,烽闲草蔽台。谁知太守意,不为纳凉来。
夜过姑苏
清·袁棠(秋卿)
繁华初认阖闾城,隐隐亭台月色升。两岸吴歌平岸水,红楼高映满河镫。
呈鲁伯瞻
宋·华岳
信断无青鸟,盟寒有白鸥。闷和诗作首,愁听□□□。水滴莲花晓,山空桂子秋。功名有期会,教□□□□。
怀湘南旧游寄起居刘学士
宋·李建中
老情诗思关何处,浑是湘南水岸头。残白晚云归岳麓,浓香秋菊满汀洲。静寻绿径煎茶寺,遍上红墙卖酒楼。西洛分台素拘检,绣衣不得等闲游。
斯美堂
宋·方泽
丹雘鲜鲜郡郭西,檐牙高啄翠云齐。地形旧压重城峻,天势初围叠嶂低。晚市浮烟生万瓦,晓窗寒日度双溪。庭前更有青松路,岂似桃源使客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