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咏物
秋天
抒情
励志
植物
松树
情感
思乡
写山
自然现象
写新叶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树生长之景。首句“日曛雨濯半飘零”,以日落雨洗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同时暗示了松树在风雨洗礼后,部分枝叶已凋零的状态。接着,“旋采虬枝荫广庭”一句,通过“旋采”和“虬枝”的描绘,展现了人们采集松树枝条,为庭院增添绿意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风动细香还泛泛,露滋新叶更青青”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吹动松树,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露水滋润新生叶片,使其更加翠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这里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虽惭剪伐劳斤斧,犹胜烧燃竞爝萤”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松树即使遭受修剪,也不如被焚烧成光亮的萤火虫那样短暂而无意义。这不仅是对松树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最后,“凉夜苍龙尚吟啸,坐看明月入重扃”两句,将松树比作苍龙,在凉爽的夜晚吟啸,仿佛与明月对话,充满了神秘与诗意。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描绘,展现了松树坚韧的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价值的深思。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