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咏物
春天
怀古
抒情
地点
玉箫
画舸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岑路上行进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塔顶、松根、云雾、春县、画舸、丹霞等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西岑路滑不可上”,点明了行进的环境与困难,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决心。接着,“我此曾支六尺藤”一句,通过使用“六尺藤”这一形象化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在艰难行进中借助藤蔓的帮助,也暗喻了在人生旅途中寻求支撑与依靠的重要性。“塔顶云凝明似鹤,松根石老瘦于僧”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塔顶的云彩比作鹤,松根的石头比作僧人,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又赋予了人文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玉箫冉冉飞春县,画舸眈眈飐夜灯”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玉箫的悠扬与画舸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最后,“闻有丹霞旧门户,欲参大意与谁升”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与向往,以及对探寻更高深道理的渴望。这里的“丹霞”可能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与谁升”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追求真理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