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咏物
抒情
赞美
山水
冬天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未归的场景,诗人在凉风中赋诗至深夜,却不知归期。诗中的意境给人以清冷脱俗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才华横溢的情状。"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秋夜的寂静与寒冷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 明月和华灯构成了一种对比和映衬,既映出了室内外光影的变化,也烘托出诗人夜不归宿的情形。"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写作热情以及忘我地沉浸在艺术创造中的状态。这里的“极夜”指的是深夜,诗人到了深夜仍然没有停止写作,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这两句则是对诗人或被赠诗者的赞美之辞。君侯被描绘为具有雄厚思想和才华横溢的人物形象。最后,“小臣信顽卤,黾勉安能追” 通过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能有所不足,对于对方的赞誉持有谦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和追随。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忘我创作的情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才情飞扬的一面。同时,通过对君侯的赞美和自谦的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在文学和社交场合中的谦逊态度及敬仰之心。

刘桢

26首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