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
怀
秋天写景
抒情
边塞
离别送别
怀古抒情
忧民情感
战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悲凉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思念。开篇"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直接抒发了秋天给人带来的无限哀愁和沉重感慨,而这种情绪在夜晚时尤为强烈,以至于"终夜不遑寐"难以入睡。诗人通过笔下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叙意于濡翰"显示了他对书写的依赖和情感的宣泄。接下来的"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室内的明灯与室外的清风形成鲜明对比,而这清冷的秋风更增添了几分萧瑟,使人不禁感到一丝寒意。"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则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感受。白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易逝,而重关则隐喻了内心的封闭与保护。这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映射。"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表达了时间飞逝、季节更迭带来的无常感。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而这种感觉让人感到困惑和悲哀。"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则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壮士们离家出征,面临着艰巨的战事,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也映射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是诗人的自问自答。面对远方征战的人们,诗人自己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悲伤与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如同泪水一样,湿透了衣衫。诗人通过这样的抒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亲朋好友深切的怀念和不舍。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无尽的思乡之情。

刘桢

26首
刘桢(186―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猜您喜欢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二)
宋·左纬
遥闻乌合辈,数十破钱塘。故是升平久,胡为守备亡。天诛初不暴,贼势尚云张。作过古来有,未宜忧我皇。
破虏凯歌二十四首(其十四)
宋·周麟之
何事图形到九墀,岂容鬼质近神奎。君王欲作诸戎戒,不惜云章手自题。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宿郭乡丈书轩(其一)
明·石宝
三回得上寿萱堂,醉卧当年坦腹床。枸杞通灵篱畔药,龙涎拂面坐中香。主人爱客谁弹剑,贱子悲歌亦绕梁。岐路明朝又离别,云霄万里意徒长。
杂曲歌辞·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
经破薛举战地
隋末唐初·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沈,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沈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