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天
山水
夕阳
归舟
画桡
乌桕
霜叶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宁静画面。首句“秋水漫”点明季节与环境,秋水泛滥,渲染出一种辽阔而深邃的氛围。接着,“鸭阵怯波分散”以鸭群为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鸭子们因波浪而惊散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动态美。“乌桕红飞霜叶乱”一句,将乌桕树的红叶与霜打的落叶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景象。同时,“乱”字生动地表现了落叶纷飞的动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夕阳山一半”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色半隐半现的景象,既烘托了时间的流逝,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云被晚钟敲断”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结合,晚钟声打破了云层,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响乐章,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两两归舟相唤”描绘了湖面上两艘小船相互呼唤的情景,温馨而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烟月满湖人不管,画桡齐占岸”则以烟雾缭绕、月光洒满湖面的景象,以及画桨并排停靠岸边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留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湖畔图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项鸿祚

221首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