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宫怨
秋节
婉约
翠色描述
秋季的意象
古风词

赏析

这首《后庭花》是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宫廷夜深人静、月光如银、宫殿内钟声悠扬的画面。词中以“银云栉栉明”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月光洒满天空的景象,紧接着“摇殿玉壶传箭”一句,通过宫廷特有的传箭仪式,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肃穆与庄重。“羊车梦逐箫声远”一句,运用典故,借羊车故事和箫声的远去,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寂寞与空虚。接下来,“桂宫宵晏”则直接点明了皇宫夜深人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舞鸾钿匣啼,妆泫翠衾罗扇”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宫女们在夜晚的孤独与哀愁。鸾鸟装饰的金盒仿佛在哭泣,翠绿的被褥和轻柔的扇子也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忧伤。这里通过具体的物品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最后,“题红莫诉秋风怨,忍教人见”表达了对宫中女子命运的同情与无奈。她们内心的悲苦无法诉诸外人,只能默默承受,如同秋风吹过,带走了她们的哀怨却无人知晓。整首词以景写情,以物喻人,深刻揭示了封建宫廷生活的冷酷与悲哀,展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项鸿祚

221首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猜您喜欢

夜游宫·唵叭香
明末清初·曹溶
石叶金凫带润。较声价、龙涎犹逊。暗向重帷探芳信。玉关来,汉宫方传不尽。莫使黄昏近。伴姣语、粉涡眉晕。独倚熏笼觉春困。忆人时,暖云中,心一寸。
班婕妤
唐·崔道融
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
拟古宫词一百首(其四十)
明·邓云霄
尘流阿阁怨閒居,弥子龙阳乐有馀。今日不须誇矫驾,他年终见泣前鱼。
菩萨蛮(其一)和立盦韵
清末近现代初·郭则沄
箫云吹断秦楼迥。玉蟾还印阑干影。来去两无因。春屏梦里人。衔愁双翠羽。啼遍池南树。银缕怨留香。罗衾一夜凉。
于景瞻以闺情和予梦中之作少寓热中之意因效颦以复十首(其九)
明·倪谦
已甘抱节比枯篁,曾荐青奴一夜凉。就使秋风能再热,敢辞辛苦侍帏房。
鹧鸪天(其五)
清末近现代初·朱祖谋
闻道婵媛北渚游。东风连苑冷于秋。无多装缀花宫体,禁断排当鞠部头。欢易散,梦难留。女床鸾树向人愁。红蚕憔悴同功茧,缫尽春丝未放休。
秋扇
明·袁宏道
濯濯齐纨素,团团明月辉。舍羞王氏女,失宠汉宫妃。出入心犹在,炎凉态已非。自甘藏箧笥,不敢触寒威。
翠楼吟.次姜白石韵
清末近现代初·吴湖帆
鲽枕黏云,鸳帷掩月,春衫绣针亲赐。丝阑萦旧曲,有瑶瑟、天风歌吹。宫烟分峙。映酒靥流红,山眉凝翠。尤多丽。婉言轻隽,避人声细。两地。偏许相逢,把个中消息,偶然吟戏。一番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