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写景
咏物
端午节词
战争
赞颂

赏析

这首明代王英的《端午日赐观射柳二首(其二)》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皇家盛事的场景。首句“鸣箫伐鼓催飞鞚”以悠扬的箫声和激昂的鼓点烘托出热烈的气氛,骑手们策马疾驰,队伍如同行云般整齐。“列阵行云拥翠华”进一步描绘了壮观的仪仗队列,翠色旌旗随风飘扬。接下来两句“竞挽雕弓如月满,尽摧杨柳向风斜”展现了射手们的精湛技艺,他们拉弓如满月,箭矢精准地射向柳枝,仿佛能令杨柳都倾斜向风中。这里运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射箭的力度与美感。诗人接着感慨:“因知上将皆猿臂”,赞美将领们臂力过人,如同猿猴般灵活有力。而“总道诸军胜虎牙”则暗示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大,如同猛虎之牙。最后两句“莫羡天山曾献巧,射生今已静胡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虽然曾经在边疆有过英勇的射猎行动,如今的射柳活动更显宁静,象征着边疆安宁,胡沙不再动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射柳比赛,既展示了节日的喜庆,也寓含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