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风
厅
凛
凛
风
生
寄
此
堂
,
尘
埃
消
尽
兴
何
长
。
朱
丝
鼓
舞
逢
千
载
,
白
羽
吹
扬
慰
一
方
。
已
散
浮
云
沧
海
上
,
更
飞
霖
雨
泰
山
傍
。
谁
知
万
物
心
焦
日
,
独
对
松
筠
四
座
凉
。
写景
抒情
写风
赞美
山水
松筠
夏天
情感
物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仁风厅》,描绘了仁风厅中清风拂面、尘埃消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此处的悠然心境和对社会的关怀。首句“凛凛风生寄此堂”写出了风的强劲与厅堂的静谧,暗示了仁风厅的高洁之气。次句“尘埃消尽兴何长”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洁与诗人内心的舒畅。第三句“朱丝鼓舞逢千载”以音乐比喻风的活力,寓意仁政如乐章般流传千年;“白羽吹扬慰一方”则借白羽扇风,象征着仁风的广布,给人们带来清凉和安慰。第四句“已散浮云沧海上”将风的威力比作驱散乌云,展现了其净化之力。最后一句“更飞霖雨泰山傍”进一步深化主题,风不仅带来清爽,还能化为甘霖滋润大地,此处以泰山为喻,寓意其影响深远。结尾“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揭示了诗人的深意,即使在世间纷扰之时,仁风厅仍能给人以宁静和清凉,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风的形象,寓言了仁政的影响力,展现出曾巩深厚的儒家情怀。
曾巩
457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