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春
酬
张
客
见
赠
周
王
祈
雪
罢
灯
游
,
楚
客
思
乡
迥
独
愁
。
不
雨
风
云
常
袅
袅
,
入
春
江
汉
转
悠
悠
。
秾
花
锦
石
添
霜
鬓
,
横
笛
短
箫
悲
綵
舟
。
岐
路
断
肠
俱
不
减
,
予
今
搔
首
为
西
州
。
写景抒情
春天写景
怀古抒情
思乡之情
情感表达
地点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早春酬张客见赠》描绘了早春时节的一幅画面,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首句“周王祈雪罢灯游”暗含历史典故,以周王祈雪的虔诚与游玩的闲适对比,展现出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次句“楚客思乡迥独愁”则点出诗人自身的离乡之愁,与前句形成鲜明对照。接下来,“不雨风云常袅袅,入春江汉转悠悠”两句,通过描绘云雾缭绕和江水悠悠,进一步渲染出早春的空寂与诗人内心的迷茫。诗人感叹岁月如流,自己在异乡的华发渐生,增添了人生的沧桑感。“秾花锦石添霜鬓”一句,以繁花锦绣的景色反衬出诗人白发的凄凉。最后,“横笛短箫悲綵舟”借乐器声传达出哀伤的情绪,而“岐路断肠俱不减”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离别之痛。结尾“予今搔首为西州”以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此刻的无奈与迷茫,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枯荷晚过荒园,池荷披谢殆尽,闻人言秋娘怛化丁沽已逾匝月,重念昔游对之成咏(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年来此地经行处,一日伤心独晚归。旧过横塘终不渡,每闻清曲辄增欷。秋初已共黄淤老,花尽难禁白露晞。园事纵非能勿感,剩看凉柳自依依。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捣练子·客中
清·沈榛
花破萼,柳垂丝。客梦惊回独语时。听彻子归肠欲断,故园频望数归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