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一
百
一
十
七
首
(
其
四
十
)
人
从
雪
峰
来
,
接
得
乳
峰
信
。
报
道
古
涧
寒
泉
,
涌
出
千
丈
飞
雪
。
推
倒
妙
高
台
,
掀
翻
乌
石
岭
。
松
山
土
主
冷
地
翻
身
,
隐
潭
龙
王
梦
中
惊
醒
。
郎
忙
抖
擞
精
神
,
念
一
道
离
怖
畏
真
言
,
南
无
三
满
多
,
没
驮
喃
,
唵
部
龄
,
唵
齿
龄
。
吽
吽
,
急
急
如
律
令
。
三
世
诸
佛
立
地
听
,
梵
语
华
言
难
改
正
。
山水
写雪
禅语
佛教咒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作品,以生动的意象和富有禅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雪山修行的景象。诗人以"人从雪峰来"开篇,形象地传达了修行者历经艰辛到达高山之巅的信息。"古涧寒泉,涌出千丈飞雪",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清冷而纯净的泉水仿佛飞雪般涌出,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觉悟。接下来的诗句"推倒妙高台,掀翻乌石岭",通过动态的场景,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打破界限的决心。"松山土主冷地翻身,隐潭龙王梦中惊醒",进一步强化了修行者带来的震撼,暗示着佛法的力量可以唤醒沉睡的万物。最后,诗人以"郎忙抖擞精神",描述修行者在面对佛法时的专注与振奋,通过一系列咒语"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展现了佛教密宗的仪式感。"吽吽,急急如律令"强调了咒语的严肃性和紧迫性,"三世诸佛立地听"则表达了对佛法无上威严的敬畏。整首诗以修行者的内心体验和佛法的显现为线索,寓言式地展现了禅修者追求真理的过程,以及佛法对于人心的洗涤和启示作用。
释绍昙
891首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题王煮石推篷图
元末明初·钱宰
粲粲晴林截素霓,梦回何处觅新题。画檐压槛江南屋,短棹推篷雪后溪。落月欲分花上下,春风不隔树高低。何当一见冰霜表,放棹孤山烟水西。
宁化白水砌甲子春
宋·黄大受
雪瀑从天下,馀流亦建瓴。双崖秋气逼,九地殷雷声。虎穴山川险,蛟涎草木腥。负鹾由此径,异日不堪行。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赤城吕徽之博闻强识宋亡遂晦不仕一日大雪中至巨家易谷立堂下久之堂东偏众客方咏雪有分韵得蝶字者艾思不就徽之不觉失笑咸诘之曰汝何笑曰吾欲用滕王蛱蝶事耳众客皆惊阴知其为徽之也延之坐不可欲赒以谷辞既去使人尾之至其居地极幽阻及雪霁候焉荆扉竹屋不蔽风雨见桶中坐一妇人盖其妻也问徽之所在曰出捕鱼矣得于溪上具言所以来之意曰诸子可少留乃换酒共饮返宿道傍大楼下主人怪舆马之盛因言其状主人亦不知有徽之也明日求之则已迁居矣徽之尝与陈刚中相过于道刚中下驴揖遂问乘驴故事各举一事至四十事而刚中止矣徽之曰吾尚记某事出某书凡三十端后不知所终因赋一绝云
明·贝琼
空山积雪深一尺,车马何来野老疑。溪上捕鱼归换酒,更无人识吕徽之。
太一湫
金·杨云翼
四崖环抱镜光平,数亩澄泓石底清。寒入井头千丈雪,净涵嵓际一天星。傍人争出鱼依势,衔叶飞来鸟护灵。日日东风送潮出,只应绝顶透沧溟。
夜饮归戏作
宋·赵孟坚
夜雪合三更,昆崙兵密渡。常时喜慨谈,此夕若亲睹。杯行数已长,谈辩气掀举。微酣上篮舆,迢迢向归路。出门林尽白,飞雪正零舞。苦寒嗟仆夫,鳖跛良窘步。北风恶打头,灭烛失四顾。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