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竿
写景
纪实
民俗
台湾风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巡行时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首句“驺前赤绋揭双竿”,以“驺”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巡行队伍中前导者的角色,他们手持红色的绳索,高举着两根长杆,引领着整个队伍前进。这不仅体现了巡行的庄重与威严,也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活动的重要性和隆重性。接着,“远迓牛车夹道看”,描述了巡行队伍经过时,沿途的百姓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聚集在道路两旁,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壮观的场面。这既表现了民众对巡行活动的好奇与期待,也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官方活动的尊重与参与。“跳舞番童怪妆饰,铜铃响处羽为冠”,这两句则将焦点转向了巡行中的表演者——穿着奇特装扮的少数民族儿童。他们的舞蹈充满活力,身上的装饰物发出悦耳的铜铃声,头戴羽毛制成的帽子,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反映了台湾多元文化的特色,以及当地人民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台湾巡行活动的盛况,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多样性与地方特色,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韵味。

猜您喜欢

纵笔三首(其二)
宋·苏轼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鳌峰闽佳处近辅益之境益奇赋此
明·林俊
荒荒人世一微尘,四极坤元老化身。混沌当年良未死,参寥从此重翻新。云天漏下日三足,雪浪吹来海万鳞。莫漫仙流访蓬岛,纪纲物象镇全闽。
课儿联(其六一五)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麻鞋行市上;皀帽老辽东。
观蛮童为伎之作
唐·王翰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共惜不成金谷妓,虚令看杀玉车人。
蝶恋花·魏里钱尔斐先生向有四月蝶恋花戏字韵词病中偶次其韵并索蘧庵珍百竹逸云臣和八首(其八)
清·陈维崧
四月荆南风景异。乍雨还晴,晴雨都无次。欲认前村浑不似,茫茫万顷黄云腻。一巷柴门谁夜闭。打麦声中,隐隐猧儿吠。酒辣饼香真足喜,灶前抟黍添丁戏。
从端州采砚归有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万里江飞匹练过,小湘大路峡嵯峨。烟波疍女鸣榔少,风俗龙须织席多。翡翠墟边丛水带,芭蕉林外尽山螺。归舟此度欢无极,采得青花自烂柯。
由豫省回銮渡孟津
清·玄烨
遥望嵩峰欲逼天,太行绵亘洛阳川。金明池畔无烽火,醉白堂前起玉烟。千里中州古击壤,两河分界旧原田。扁舟稳渡观民俗,休养心殷冀有年。
秀孤峦并记
清·施钰
卑南觅近秀孤峦,欲访桃源在此看。菊有黄华能结实,山多青子可加餐。仙舟独木初冬到,西水三年转派难。换取社番鲜鹿肉,归来说又一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