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江
道
中
怀
彦
蕃
昆
季
二
首
(
其
二
)
洛
里
经
游
地
,
春
风
烂
熳
时
。
采
花
沿
药
坞
,
看
竹
傍
荷
池
。
稚
子
歌
新
调
,
兰
桡
泛
碧
漪
。
联
床
风
雨
夜
,
为
尔
重
相
思
。
写景
春天
采花
看竹
联床风雨夜
怀旧情感
亲情
山水
泛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曲江道中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洛里经游地”点明了地点,暗示着曾经的游历与回忆。接着,“春风烂熳时”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春风和煦,万物复苏,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采花沿药坞,看竹傍荷池”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采摘花朵、观赏竹林与荷花池,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稚子歌新调,兰桡泛碧漪”则将视角转向儿童与舟行,稚子的歌声增添了童趣,而“兰桡泛碧漪”描绘了划船于碧波之上的情景,动静结合,富有诗意。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最后,“联床风雨夜,为尔重相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风雨之夜共眠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即使在分别之后,依然能跨越时空,触动心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
猜您喜欢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暮春杂咏八首(其八)
宋·曾协
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饭馀无一事,更觉胜平生。
辋川别业
唐·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喜晴
宋·曾协
诗翁高兴动新晴,未踏湖山句已清。领略风光初入眼,指麾泉石欲盱衡。屡传黼扆方图旧,应有锋车便趣行。莫向苕溪恋行乐,葵心元向太阳倾。
奉和御制春台望
唐·贺知章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华滋的皪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暮春
明·李先芳
和风搅亭竹,稚笋欲交加。藻思添芳草,春愁剧落花。檐栖黄口雀,林乳白头鸦。坐惜青阳暮,空悲两鬓华。
君谦遣其子溥来学因寄诗和答
元末明初·梁寅
名士何妨涧谷栖,丹崖高耸白云低。东风莺绕千章木,春水鱼游九曲溪。教子早年窥汗简,从师穷巷乐羹藜。茅堂日候巾车到,花遍山园草满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