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山水
抒情
写雨
地点
华亭寺
赞美
传赞
名胜

赏析

这首明代杨慎的《游华亭寺遇雨即事》描绘了诗人登高华亭寺所见的景象以及雨中游玩的乐趣。首句“华亭高处接诸天”展现了华亭寺地理位置之高,仿佛与天空相接,给人以壮丽之感。次句“松柏阴森滴笕泉”则通过描绘松柏的茂密和笕泉的滴水声,渲染出寺庙的静谧与清凉。“玄默拟寻方外侣,清狂仍共饮中仙”两句,诗人以“玄默”形容自己的心境,渴望在宁静中寻找超脱尘世的朋友,而“清狂”则暗示了与饮酒作乐的隐逸之士为伴,流露出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茅容避雨山边店,宗悫乘风海上船”借用典故,茅容是东汉隐士,宗悫是南朝将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雨中暂避的惬意和对无拘无束生活的理想。最后一句“越女红裙沾湿好,不须翠黛蹙婵娟”,则以越地女子的红裙被雨水打湿为画面,反衬出雨中的清新之美,同时也暗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欣赏,认为无需过多修饰,自然之美已足够动人。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华亭寺的环境,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杨慎

1519首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