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天
写鸟
佳节
写花
茱萸
悼亡
送别
节庆
重阳节
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秋日郊游图景。诗人以“潇散”开篇,点明了秋日的清冷与闲适,仿佛是大自然在邀请人们来享受这份宁静。接下来,“枇杷树下棋”一句,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场景中,棋盘上的智慧与枇杷树的静谧形成对比,又相得益彰。“衣纹粘草地”,细腻地描绘了衣裳随风轻拂草地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物活动的痕迹。而“人影散花池”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场景的生动与活力,人与自然的互动在此刻达到了和谐的顶点。“石望僧流梵,霞江雁谱诗”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石上僧人在诵经,江边大雁在吟唱,这种情景仿佛是自然界的诗歌,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最后,“空台聊戏马,预取茱萸时”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空台上戏马,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象征着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预取茱萸时,则暗含了对重阳节庆祝的准备,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题山水画册(其六)
清·黄任
清晓开荆扉,知有款门者。过桥闻叶声,相见寒林下。竹风吹我书,迎君行未把。君能少住佳,共此倾杯斝。流水宜抱琴,泠泠我心写。
寄申州卢拱使君
唐·杨巨源
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小船隔水催桃叶,大鼓当风舞柘枝。酒坐微酣诸客倒,毬场慢拨几人随。从来乐事憎诗苦,莫放窗中远岫知。
甘谷以七月二十七日始出门过予,是日予斋中秋蕙忽放蕊一枝,即去年甘谷所移置也。秋蕙之放,率在重九以后,今先期早发,又适当甘谷病后出门之日,其为瑞审矣。即席呼画师绘图,得七律三章(其二)
清·全祖望
展七曾闻乞巧赊,应怜鹿鹿度年华。重陈旧雨浑如梦,细看新茎未及瓜。天教国香呈瑞种,我矜地主有灵葩。从今画院添佳话,郑赵风流未足夸。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其七)
宋·吴潜
老大头皮捉出官,转头重九又看看。莫愁客里黄花负,只恐尊前白日残。喜得赐封天燧息,愿他入塞帝巴乾。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
宋·洪迈
寒崦人家碧溪尾,一树江梅卧清水。□□不受俗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向来休沐偶无事,谁我亦游二三子。弯埼曲径一携筇,冻雀惊飞能莫委。班荆劝客小延伫,酌酒赋诗相料理。多情入骨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