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风
·
召
南
·
鹊
巢
维
鹊
有
巢
,
维
鸠
居
之
。
之
子
于
归
,
百
两
御
之
。
维
鹊
有
巢
,
维
鸠
方
之
。
之
子
于
归
,
百
两
将
之
。
维
鹊
有
巢
,
维
鸠
盈
之
。
之
子
于
归
,
百
两
成
之
。
爱情
婚嫁
动物寓言
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生态与家庭和谐的古诗。诗中的“维鹊有巢”直观地表达了鸟儿有自己温暖的家,通过反复的结构增强了这种安定感。“之子于归”则暗示着家族成员都回到这个温馨的巢中,与“百两御/将/成之”相呼应,形象地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这样的描写不仅彰显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家庭价值的重视。这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家庭美德的经典之作。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唐多令·题画,贺蔡辛父纳姬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钿阁日笼明。湖山点黛青。嫁东风、初费娉婷。端正隔帘梳洗并,红上了,鬓边星。汉上数题襟。欢量珠价平。护深重、九畹双茎。娱老料应吴女好,杷背处,几曾经。
寄和常理斋四弟二十一首(其十)为儿子士惠求聘令女蒙俯允敬谢
清·慈国璋
债名欢喜日相寻,男女室家父母心。之子于归思淑德,十年乃字获佳音。冰清玉润知难副,骍角犁牛愧转深。万里成言惟一纸,百年良约重千金。
婚嫁
宋·陈起
婚嫁债羁縻,何时是了期。每嗟身外累,无出女和儿。听漏寒无梦,添香夜有诗。沈沈澄万境,梅影月初移。
王泳翔纳宠,戏作催妆诗贺之(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
苜蓿凋残豆蔻鲜,春风二月嫁人天。痴男原不移痴志,勉读召南第十篇。
生女(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弱女多逾好,陶公亦慰情。艰难孩抱物,断续笑啼声。渐渐吾衰老,迟迟汝长成。无穷婚嫁日,贫绝累难轻。
贺衡卿弟新婚三首(其二)
清·钱蘅生
问字宵分莲漏迟,新声唱出合欢词。明朝厨下羹汤作,姊妹同看洗手时。
双瑞吟
元·陈泰
蚤生男,晚生女,蚤晚参差愁嫁娶。羡君男女同日生,嫁去娶归无可虑。君家堂上筋力强,抱哺喜听啼宫商。高堂记我梅竹赞,大笑此谶非诗狂。君不见酆城斗酒结双瑞,一朝飞入延平水。一雄.....
题阙(其三十四)
唐·王梵志
有女欲嫁娶,不用绝高门。但得身超后,银财惣莫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