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
高
崧
高
维
岳
,
骏
极
于
天
。
维
岳
降
神
,
生
甫
及
申
。
维
申
及
甫
,
维
周
之
翰
。
四
国
于
蕃
。
四
方
于
宣
。
亹
亹
申
伯
,
王
缵
之
事
。
于
邑
于
谢
,
南
国
是
式
。
王
命
召
伯
,
定
申
伯
之
宅
。
登
是
南
邦
,
世
执
其
功
。
王
命
申
伯
,
式
是
南
邦
。
因
是
谢
人
,
以
作
尔
庸
。
王
命
召
伯
,
彻
申
伯
土
田
。
王
命
傅
御
,
迁
其
私
人
。
申
伯
之
功
,
召
伯
是
营
。
有
俶
其
城
,
寝
庙
既
成
。
既
成
藐
藐
,
王
锡
申
伯
。
四
牡
蹻
蹻
,
钩
膺
濯
濯
。
王
遣
申
伯
,
路
车
乘
马
。
我
图
尔
居
,
莫
如
南
土
。
锡
尔
介
圭
,
以
作
尔
宝
。
往
近
王
舅
,
南
土
是
保
。
申
伯
信
迈
,
王
饯
于
郿
。
申
伯
还
南
,
谢
于
诚
归
。
王
命
召
伯
,
彻
申
伯
土
疆
。
以
峙
其
粻
,
式
遄
其
行
。
申
伯
番
番
,
既
入
于
谢
。
徒
御
啴
啴
。
周
邦
咸
喜
,
戎
有
良
翰
。
不
显
申
伯
,
王
之
元
舅
,
文
武
是
宪
。
申
伯
之
德
,
柔
惠
且
直
。
揉
此
万
邦
,
闻
于
四
国
。
吉
甫
作
诵
,
其
诗
孔
硕
。
其
风
肆
好
,
以
赠
申
伯
。
送别
赞美
抒情
山川
颂扬
译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新居来丈量。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墙垣厚实是坚城。宗庙也已修筑好,富丽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赐申伯,四马驾车真健劲,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遣:赠送。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乘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图:图谋,谋虑。介:亦作“玠”,大。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近(按说文从辵从丌,今从斤,误。读音jì):语助词,相当于“哉”。保:保有。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人民皆欢喜,国有栋粱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重。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对功臣的封赏和赞誉,以及臣子们对国土的开发与守护。语言古朴,意境辽阔,体现了早期文学作品中崇高的礼仪文化和浓厚的情感寄托。诗中的“崧高维岳”开篇就展现出壮丽的山川之势,随后的“申伯”一词,则引出了全诗的主角——申伯及其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申伯不仅是王命所授之人,更是王权拓展边疆、巩固国基的重要力量。在这过程中,申伯被赐土田,建城邑,受封赏,其功绩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诗中的“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等句,则表明了申伯及其家族对于国家边疆稳固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在南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和“王锡申伯,四牡蹻蹻”等句,更是强调了中央对申伯地位的确认与肯定。诗歌中还穿插着对申伯及其家族德行的颂扬,如“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之德,柔惠且直”,这些都表达了古人对于忠诚、宽厚和正直品质的推崇。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观念,那就是帝王与臣子的关系,以及他们共同创造和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大业。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学上的颂歌,通过高度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无限崇敬之情。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