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绿
咏物
写景
春天
村农生活
山中景象
怀古
赞美
田园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拉草在乡村农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生长环境的自然之美。开篇“草名乌拉古无传”,以一种略带神秘的口吻引出乌拉草,暗示其虽不为众人所熟知,却在特定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与村农用最便”点明乌拉草在农业活动中的实用价值。接着,“露重芒鞋侵晓去,霜凝葛屦觉春还”两句,通过晨露和霜冻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乌拉草生长于清晨与夜晚的景象,同时暗示了农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劳作的艰辛与坚持。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露水与霜冻分别对应早晨与傍晚,形象地描绘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乌拉草的状态,也暗含了农人早出晚归的辛勤。“山中踟躅名称异,王不留行义可捐”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乌拉草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乌拉草不仅是一种植物,其名称“山中踟躅”暗示其在山林间生长,而“王不留行义可捐”则可能是在借喻乌拉草的某种特性或用途,表达其对农事或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最后,“几处芊眠平野绿,拟随谢屐到峰巅”描绘了乌拉草覆盖的广阔绿色平原,以及诗人渴望探索更高远世界的愿望。这里的“芊眠”形容草木茂盛,与“平野绿”相呼应,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而“拟随谢屐到峰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拉草及其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