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写景
抒发情感
节气的写景
春天
佳节
写景兼抒情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旧年的结束到新年的开始,再到春天来临的自然与社会变迁,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昨日除残腊”,生动地展现了辞旧迎新的场景,通过“除”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除夕夜清除旧岁的痕迹,准备迎接新年的情景。“残腊”则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农历十二月的最后几天。接着,“今朝报早春”一句,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这里的“报”字,既表达了春天到来的消息,也蕴含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之情。“体元归圣主,迎岁在寅宾”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新年与君主、礼仪相联系,体现了古代社会中新年庆典的政治色彩和仪式感。其中,“体元”指顺应天地自然之理,“圣主”代表君王,“迎岁”则是迎接新年的到来,“寅宾”则可能是指在新年之际接待宾客,体现了新年期间的社交活动。“北陆回阳驭,东风拥化轮”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北陆(北方)的寒冷逐渐退去,温暖的东风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万物复苏。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东风比作“化轮”,生动地表现了春风带来的变化与希望。“椒花初献瑞,何惜酒千巡”则将焦点转向了新年庆祝的习俗。椒花,常用于祭祀或祝福,象征吉祥与长寿;“献瑞”即献上美好的祝愿。在这样的节日里,人们不吝于畅饮,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和对亲朋好友的深厚情谊。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猜您喜欢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献岁六日欧关黄诸词客初开海西社会午后见过李英酒馆雅谈赋此
明·李英
龙津百卉竞繁华,风日晴明淑气赊。北海芳尊青竹叶,西台深处碧桃花。骚人献岁初开社,白雪阳春几大家。司马垆头消渴久,何劳长者一停车。
石舟叹
宋·汪藻
匆匆负锸鹅鹜喧,闪闪蹴车雷电翻。一城骚动急星火,官渠底用农时穿。海神有意驱巨石,风伯不肯停阴云。坐令榷水甚于酒,盗者以乏军兴论。峨峨之山载大艑,所过郡邑千官奔。绣衣持斧坐.....
立春日试笔呈元播府推时举经历(其二)
元·朱晞颜
东风一夜泮冰澌,晓日移春上故枝。朱户泥金题翠墨,玉盘纤手弄青丝。老将岁月销衰鬓,閒与江山觅好诗。剩办春晴供胜集,从今挑菜不须迟。
五福降中天·甲寅元旦
清·陈维崧
五更爆竹千门响,轰醒阳乌春睡。早涌彤轮,竞开朱户,恰对南山晴翠。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帘痕韶丽。多少轻烟嫩霭,做就好天气。磨彻菱花双蒂。绣奁争早贴,宜春字。画粉幡儿,银泥.....
除夕
明·陈鉴(用明)
秦皇山北梅蕊新,展武城西江水春。白发椒花一杯酒,清朝泉石百年身。杖藜健在何妨老,茅屋閒多不厌贫。此夕盘筵共儿女,江湖应有未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