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
春景
边塞生活
自然景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方的日常景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首句“一声骹叫唳长风”,以鸟鸣声起笔,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在风中高声啼叫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预示着某种动态即将发生。次句“早有饥鸢到半空”,紧承上句,点明了这些鸟儿是饥饿的老鹰,它们在空中盘旋,寻找猎物,预示着一场捕食即将开始。第三句“惊破红闺春昼梦”,转而描写人类的生活场景,将老鹰的出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里的“红闺”可能指的是女性居住的房间,春天的午后,女子们正沉浸在梦乡之中,却被老鹰的叫声惊醒,生活中的平静被打破。最后一句“齐呼儿女看鸡笼”,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对于这一突发情况的反应,他们呼喊着孩子们,一起去看鸡笼,可能是为了保护家禽,也可能是出于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乌鲁木齐地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活,既有对动物行为的精准捕捉,也有对人类情感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纪昀

184首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猜您喜欢

宫词三十首(其二)
唐·王涯
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欲得君王回一顾,争扶玉辇下金阶。
采茶女
清·蔡见先
前村残月尚朦胧,路入茶田第几重。叶露香黏纤指腻,花风凉袭小鬟松。短歌相答莺喉软,嫩色才抽雀舌浓。采得盈筐好归去,莫教野蝶尾行踪。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唐·李商隐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
和秦太虚梅花
宋·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
送入我门来·寄书
清·陈维崧
香茗才情,簪花模样,斜舒蜜色笺儿。霜毫才吮,早已泪如丝。楚天楼上湘娥倚,奈湘雨湘烟十二时。说与天涯游子,近日恹恹春病,生怕难支。为趁双鱼,无物寄相思。真珠滴向红绡满,怕绡.....
题春宫倦绣两图二首(其一)
元·陈旅
上阳宫树奏莺簧,蛱蝶罗衣逗暖香。睡思已随巫峡雨,綵丝偏与日争长。
诉衷情(其一)忆家
明末清初·梁清标
绿杨影里子规啼。催得鬓丝丝。撩人暮春天气,画阁晚妆时。新柳困,远山低。思依依。五更细雨,半夜归鸿,一片花飞。
太平楼次欧公韵
明·朴淳
来游万里魂应断,独倚青冥思更赊。天阔楚乡飞客梦,路穷蓬海驻仙查。山连睥睨云长瞑,春半池塘草欲花。帘外夕阳看渐没,消愁惟有醉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