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闻
潮
钱
塘
形
胜
古
莫
比
,
曲
江
名
从
枚
乘
起
。
一
日
秋
潮
两
度
来
,
满
城
人
住
江
声
里
。
吾
家
恰
在
吴
山
旁
,
楼
高
遥
见
江
云
黄
。
夜
永
镫
昏
群
籁
寂
,
耳
边
忽
觉
来
洋
洋
。
初
如
春
雷
乍
起
蛰
,
殷
殷
填
填
声
未
集
。
旋
疑
铁
骑
金
戈
奔
,
荡
摇
地
轴
翻
云
根
。
冯
夷
击
鼓
浩
呼
汹
,
想
见
一
气
浮
乾
坤
。
近
闻
海
上
烽
烟
逼
,
楼
船
风
闪
旌
旗
色
。
武
备
虽
修
盗
未
平
,
出
没
波
涛
颇
难
测
。
安
得
壮
士
缚
长
鲸
,
灌
燧
销
锋
静
不
惊
。
老
夫
作
罢
河
清
颂
,
高
枕
江
村
听
此
声
。
写景
秋节
咏物
抒情
怀古
场景
山水
边塞
战争
赏析
这首清代朱彭的《秋夜闻潮》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和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动荡交织。首句“钱塘形胜古莫比,曲江名从枚乘起”赞美了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名声。接下来,诗人通过“一日秋潮两度来,满城人住江声里”展现了潮水的壮观和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诗人以自家楼阁为视角,“楼高遥见江云黄”,夜晚寂静时分,潮声尤为清晰,“夜永镫昏群籁寂,耳边忽觉来洋洋”。他将潮声比喻为春雷乍起,声音由弱渐强,仿佛铁骑金戈奔腾,天地为之震动。“冯夷击鼓浩呼汹,想见一气浮乾坤”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力量和气势。然而,诗中也透露出时代的忧虑,“近闻海上烽烟逼,楼船风闪旌旗色”,暗示着战事的紧张。尽管军事准备充足,但盗贼仍难以平定,潮水的出没如同隐喻世事的动荡。“安得壮士缚长鲸,灌燧销锋静不惊”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平定乱世的期盼。最后,诗人以“老夫作罢河清颂,高枕江村听此声”收尾,表明自己愿在江边静观时局,享受潮声带来的安宁,尽管内心忧虑,但仍保持一份超然的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时代感知。
朱彭
1首
一字青湖。岁贡生。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不就。家素贫,著书不辍。熟悉杭州掌故,并以诗名于江浙间。有《南宋古迹考》、《吴山遗事诗》、《西湖遗事诗》、《抱山堂诗集》等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