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绿
写景
山水
抒情
思乡
春天
情感
离别
绿酒佳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流连忘返的情怀。开头“访戴船回郊外泊,故乡何处望天涯”两句表达了诗人游历归来后,在郊外停泊船只,对远方故乡的眺望之情。这里,“访戴船回”暗示了一种旅行之后的归返,而“故乡何处望天涯”则流露出一种对遥远故土的无限思念。接着,“半明半暗山村日,自落自开江庙花”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用“半明半暗”来形容那不早不晚的时间点,以及那在光线变化中自然生长、凋谢的山村之日和江边庙宇中的花朵,营造出一种淡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最后,“数盏绿醅桑落酒,一瓯香沫火前茶”两句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田园生活的场景。这里“数盏绿醅桑落酒”指的是用新鲜的桑叶制成的美酒,而“一瓯香沫火前茶”则是指煮着茶水,飘散出香气的画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饮食之乐,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情感。

韩偓

340首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