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和
九
日
幸
临
渭
亭
登
高
应
制
得
风
字
重
九
临
商
节
,
登
高
出
汉
宫
。
正
逢
萸
实
满
,
还
对
菊
花
丛
。
霁
云
开
就
日
,
仙
藻
丽
秋
风
。
微
臣
预
在
镐
,
窃
抃
遂
无
穷
。
节日
写景
咏物
菊花
九九重阳
宫廷场景
秋季
译文
重阳节临近,登高望向汉宫旁。
正值茱萸果实累累,菊花簇拥成丛。
雨过天晴,阳光洒落,秋风中仙草美丽如画。
我这微不足道的臣子,有幸参与盛会,欣喜之情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迥秀的作品,名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风字》。诗中描绘了诗人随皇帝到达商山之巅,再登上汉宫所在的高处,观赏重阳节景象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首句“重九临商节”表明是在重阳佳节来临时,诗人随帝前往商山;“登高出汉宫”则显示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汉宫指的是汉朝遗留下来的宫殿或楼阁。接下来,“正逢萸实满”描述了萸草(一种野生植物)在这个季节里繁盛的样子;“还对菊花丛”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着一丛丛的菊花,享受这秋天的景色。中间两句,“霁云开就日,仙藻丽秋风”描绘了一幅雨后晴朗的画面。霁云指的是雨后的云彩,开启了蔚蓝的天空,让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仙藻丽秋风”则形容了秋风中的清新与宜人。最后,“微臣预在镐”表明诗人早已到达了目的地,即镐京(今陕西西安);“窃抚遂无穷”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慨,感叹这份美好景象和皇恩浩荡,感到无比的满足与喜悦。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皇帝礼遇的感激之情,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特别时刻的心境和所见。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首颇具古典韵味的诗作。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点绛唇(其十三)
宋·向子諲
今日重阳,强挼青蕊聊开宴。我家几甸。试上连辉观。忆着酺池,古塔烟霄半。愁心远。情随云乱。肠断江城雁。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二)
清·郑珍
茜红袖衩雪白巾,拜年女儿娇上春。杨林海边满花树,土主山头皆醉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