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咏物
写景
情感
秋天
咏竹
节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傲高洁的竹子形象,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品格的情怀。首联“林下萧然拔俗姿,难随花柳竞芳时”描绘了竹子独立于林间,不同于花柳争奇斗艳的姿态,暗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颔联“秋深风雨邀谁听,岁晚冰霜只自知”进一步刻画了竹子在秋日深沉、风雨交加之时,独自承受考验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颈联“节带粉痕龙骨蜕,叶随清影凤毛披”运用比喻手法,将竹节比作龙骨,竹叶比作凤毛,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之美,也寓意了诗人内在的高尚情操和外在的优雅风度。尾联“王猷去后高风远,世眼相看总未宜”借用了王猷(晋代名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坚守的高洁品格,在世人眼中或许并不被理解或认同,但这种坚持是值得的,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竹子作为君子象征的特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尚人格、坚守自我原则的精神风貌。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