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
郭
嵩
焘
联
扬
仁
讫
海
外
君
臣
,
使
畏
易
、
使
敬
难
,
看
图
像
遐
邦
,
方
知
上
国
名
臣
,
不
负
九
重
简
畀
;
过
化
谢
汾
阳
世
业
,
立
学
先
、
立
功
后
,
抚
等
身
浩
卷
,
始
识
中
朝
元
老
,
更
留
千
古
文
章
。
悼亡
赞美
历史怀古
哲理
传赞
赏析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郭嵩焘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上联“扬仁讫海外君臣”开篇即点明郭嵩焘作为外交官的非凡成就,其外交智慧与能力使海外君臣心生敬畏,不仅在地理上跨越了海洋,更在精神上达到了与各国君臣平等交流的境界。接着“使畏易、使敬难”则进一步阐述了郭嵩焘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的高超技艺和人格魅力,他能够轻易地让对方畏惧,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赢得对方的尊敬。下联“过化谢汾阳世业”承上启下,将郭嵩焘的影响力扩展至更广阔的层面,不仅限于外交领域,而是深入到文化教育之中。“立学先、立功后”强调了郭嵩焘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认为教育应当先行于功业,体现了其远见卓识和人文关怀。而“抚等身浩卷”则描绘了郭嵩焘著作等身的景象,展现了他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广泛涉猎。最后,“始识中朝元老,更留千古文章”总结了郭嵩焘作为朝廷元老的崇高地位以及其留下的不朽文采,表明了郭嵩焘不仅在生前享有极高的声誉,其思想与作品更是为后世所铭记,成为永恒的文化遗产。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精炼的语言,高度赞扬了郭嵩焘在外交、教育及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国家与民族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和伟大贡献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