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
春色
闺怨
写景
抒情
佳节
春花
心情写照

赏析

这首《小重山·除夕》描绘了除夕之夜女子在楼上独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楼上低垂翡翠帘”,开篇以翡翠帘的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等待。“玉钩红袖内、隐春纤”,玉钩挂起帘子,红袖轻掩,春纤(细长的手指)隐约可见,这一细节描绘了女子的娇羞与柔美,同时也透露出她对即将到来的除夕夜的期待与不安。“绣额初教彩燕添”,绣着图案的门额上,彩燕开始增添,象征着新年的到来,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带来新的希望与生机。“梅信早,点检鬓云边”,梅花的信使提前到来,检查着鬓发间的云纹装饰,这里不仅写出了对新年装扮的精心准备,也暗含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香幕水沉烟”,香烟缭绕,如同水沉香的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气氛。“灯花凝绛蜡、不成眠”,灯火闪烁,蜡烛凝结,女子难以入眠,这不仅是对除夕夜的兴奋与期待,也是对过去一年的回忆与思考。“明朝春色上眉尖”,明天春天的气息将会爬上眉头,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须好梦、随意卜金钿”,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梦境,随意地许下心愿,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除夕夜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新年的喜悦与期待,也有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李雯

135首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元夕前一日侍大人邀胡孝辕德州姚孟承山人小集得文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张镫高馆漏稀闻,萝薜簪缨对隐君。照席何人怀似月,生风四座客如云。刻残银烛催花落,禁启金吾识夜分。尽醉莫教愁坠舄,尚容进履挹馀芬。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人日瀛台即目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安长乐哕鸾声,佳祉欣占人日晴。祇以对时怀位育,因之取便到蓬瀛。岁华见说登台赏,国典惟遵彻乐韺。宝月楼头春色好,为田一揽万民情。
虞美人·中秋无月
宋·赵长卿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鹊桥仙·七夕和韵
清末近现代初·沈曾植
金风似剪,银潢如带,良夜愔愔罗袜。人间已自罢穿针,只天上未忘佳节。画屏殢楚,金钗诉愿,儿女夜情都别。仙裙永断适石榴红,问此后聘钱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