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使
西
社会写实
民谣
情感
怀民
蝗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凄楚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苦难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感慨。"霰雨灂灂,风号如斸"一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寒冷荒凉的气氛,霜冻交加、风声凄厉,给人以严冬的萧瑟之感。接着"有叟有叟,暮投我宿"透露出诗人对于归宿的渴望与无奈,这个“叟”字形象地描绘出夜幕降临、行旅者寻找栖息的情景,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随后"吁叹自语,云太守酷"则直接点出了诗歌中所批判的对象——酷吏。诗人通过“吁叹”二字表达出对这种现实的悲哀,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内心的不平与愤懑。"如何如何,掠脂斡肉"这一句则是对酷吏残暴行径的强烈谴责。"掠脂斡肉"形象地比喻了他们剥夺民众最后生存之物的残忍行为,使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接下来的"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则是通过乐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吴姬、韩娥可能是当时的歌女,她们的歌声如同哀伤的诉说,触动了听者内心最深处的痛楚。"宁知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这两位歌女的歌声,传递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悲哀力量,使得听者不禁潸然泪下。最后"不惟哭,亦白其头,饥其族,所以祥风不来,和气不复。蝗乎蠈忽,东西南北"则是对酷吏行为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这样的暴行,不仅使得民众流泪,也让他们家破人亡,因此天气也不再温煦,祥瑞之风也消失了。这股荒凉凄清的风,更是从四面八方涌来,如同对酷吏的无声谴责。整首诗通过对酷吏暴行的描述和对民生疾苦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悲哀与批判的社会画卷。

贯休

738首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猜您喜欢

鸲鹆谣
先秦·无名氏
鸲之鹆之。公出辱之。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徵褰与襦。鸲鹆之巢。远哉遥遥。裯父丧劳。宋父以骄。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嘉禾百咏(其十八)马塘泾
宋·张尧同
疑著风波恶,民谣亦畏人。筑塘成堰后,斩马祭河神。
海音诗
清·刘家谋
居然不绩市婆娑,华丽犹将竞绮罗。大甲溪头机轧轧,至今妇苦有人歌。
喜迁莺·赠汪东峰中丞巡抚江西
明·夏言
冠峨豸角。暂坐辍中台,行临方岳。虹井烟霞,东峰花鸟,江海十年离索。青琐先朝交契,白首此时欢谑。对尊酒,正枥马初喧,骊歌又作。抛却。念今日,处处民穷,不见闾阎乐。洗涤疮痍,.....
谕直?扈驾诸臣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三辅拱皇都,首善倡诸路。农桑业各勤,燕赵风犹素。回环十郡间,巡行亦已屡。城郭渐苟完,黔黎实既庶。教养诚本图,盖藏更急务。复恐夺其食,为之戒太遽。利弊率倚伏,所宜善施措。迩.....
老乞翁
明末清初·卢若腾
老翁号乞喧,手携幼稚孙;问渠来何许,哽咽不能言。久之拭泪诉,世居濒海村;义师与狂虏,抄掠每更番。一掠无衣谷,再掠无鸡豚;甚至焚室宇,岂但毁篱藩。时俘男女去,索赂赎惊魂;倍.....
黄泽谣
明·朱纯
皇人何之昆崙西,皇人何乐黄之泽。奔之以怡黄騟蹻,肆志八弦周辙迹。祈招祈招,止皇于怠敖。
田家谣
宋·陈造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祇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