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寇
二
首
为
聂
分
巡
赋
(
其
一
)
许
多
英
伟
说
前
筹
,
遥
望
前
锋
气
即
收
。
可
是
赤
眉
真
有
力
,
祇
因
白
面
自
深
忧
。
何
人
发
愤
身
皆
胆
,
一
道
凄
清
月
满
秋
。
百
万
农
夫
喧
笑
口
,
谁
家
鸡
犬
不
蒙
庥
。
边塞
战争
抒情
秋节
赞美
自然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场平定叛乱的战役,诗人以高度的概括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复杂。首句“许多英伟说前筹”,开篇便点出这场战役中英雄辈出,策略高明,预示着战斗的精彩与激烈。接着“遥望前锋气即收”一句,通过视觉与心理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前线士兵的士气与决心,仿佛在远眺中就能感受到他们的勇气与斗志。“可是赤眉真有力,祇因白面自深忧。”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赤眉”象征叛军的强大力量,“白面”则代表朝廷军队的担忧与不安,形象地描绘了双方力量对比与心理状态。“何人发愤身皆胆,一道凄清月满秋。”这一句表达了在战争中,无论是哪一方,都有人因为愤怒或决心而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即使在凄清的秋夜月光下,这种勇气依然闪耀。这不仅是对战场英雄的赞美,也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最后,“百万农夫喧笑口,谁家鸡犬不蒙庥。”这句话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战后和平景象,百万农夫欢声笑语,鸡犬安宁,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已经过去,生活重新回归正常。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勇敢、智慧与希望,以及战争对社会的影响与最终的和平愿景。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