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西
怀
写景抒情
咏物寄情
江南春色
赠别怀远
春日景色

译文

你是一位来自陇西的客人,我在这里遇到了江南的春天。
早晨我在仙境般的环境中采摘含灵果,傍晚则摘取随风摇曳的风蘋。
含灵果的气息四季不断,风蘋的花朵每日更新。
我用这些江南的特产,想赠予你这位陇西的友人。
满心怀想却无法送达,这份礼物终究没有机会送到你的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名为《江南曲八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 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双方的地理隔离和季节差异。陇西位于中国西北,历史上常被用来指代边塞;而江南则是水乡泽国,春意盎然。这里的“君”指的是远在陇西的亲人或知己,而“我”则留在了江南。"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的生活情景。白天漫步于灵山奇果之中,晚上则与轻盈的风和水草为伴。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果气时不歇,蘋花日自新" 这两句强调了江南物产的繁盛和自然界的生命力。灵山之果常有香气,而水边的风蘋则每天都有新的花朵绽放。这既是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也暗示了一种永恒与更新的主题。"以此江南物,持赠陇西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她希望将这份江南之美带给远方的亲人或知己。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馈赠,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联结。"空盈万里怀,欲赠竟无因"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尽管她满怀思念之情,却苦于无法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人。这“无因”二字,既可以理解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也可能暗示着一种生活中的隔阂,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成为阻碍。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和对陇西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远方亲人或知己的深情厚谊,以及因为地理距离而无法实现的心愿。

刘希夷

40首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猜您喜欢

拟古八首(其三)
宋·朱熹
上山采薇蕨,侧径多幽兰。采之不盈握,欲寄道里艰。沈忧念故人,长夜何漫漫。芳馨坐销歇,徘徊以悲叹。
江上送别
唐·朱放
浦边新见柳摇时,北客相逢只自悲。惆怅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行看汉月愁征战,共折江花怨别离。向夕孤城分首处,寂寥横笛为君吹。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其二十五)
明末清初·屈大均
罗敷潭上昔相逢,鸾鹤相将太华峰。真似秦时丈夫者,玉姜携手上芙蓉。
丹凤吟·忆凤词,用张蜕岩原韵
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
落枝啼鸟。记窥树惺忪,翠鬟犹小。绿泪弹多,不似蓬山春笑。水边峭寒篱落,倚东风玉人愁晓。欲寄相思,金沙路远,鬲碧云多少。念海仙、魂挂断霞杪。月下人归,鸾讯探悄。茜雪孤飞冷,.....
题汪水云诗卷(其十)
宋·罗志仁
杨柳苏堤欠补栽,谁能瀛屿种添梅。去年我与西湖别,健在明年又会来。
辛卯岁年五十须鬓有变白者(其一)
明·韩雍
百粤平来见二毛,七年犹未脱征袍。圣明倚托非常重,敢对时人话独劳。
拟古十二首(其四)
唐·李白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虞美人(其一)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