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姜
如
农
侍
郎
荷
戈
图
七
尺
疑
金
铸
,
须
眉
尚
俨
然
。
茫
茫
亡
国
戚
,
忽
忽
荷
戈
年
。
甬
上
曾
弭
节
,
先
人
辱
赠
笺
。
一
军
惊
失
守
,
连
趼
各
殊
天
。
珍
重
山
居
誓
,
苍
凉
野
哭
篇
。
哲
昆
棠
荫
在
,
赐
庙
海
隅
悬
。
馎
饦
诗
无
敌
,
蟛
蜞
话
足
传
。
归
东
聊
堕
马
,
哭
弟
几
摧
弦
。
族
未
零
王
葛
,
居
胡
变
海
田
。
清
高
肃
遗
像
,
感
槩
望
遥
阡
。
式
里
重
思
旧
,
披
图
愿
执
鞭
。
可
怜
廿
四
气
,
早
已
化
云
烟
。
写意山水
咏史怀古
情感表达
边塞战事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全祖望所作的《题姜如农侍郎荷戈图》,通过描绘姜如农侍郎手持长戈的形象,展现了其英勇与忠诚的品质。诗中以“七尺疑金铸”开篇,形象地描述了姜如农侍郎的身高与威严,仿佛是用黄金铸造而成。接着,“须眉尚俨然”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英武之姿,即使在战事中,他的面容依然庄严肃穆。“茫茫亡国戚,忽忽荷戈年”两句,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慨以及姜如农侍郎在动荡年代中肩负重任的情景。接下来,“甬上曾弭节,先人辱赠笺”则提到了姜如农侍郎曾经在宁波受到尊敬,先辈们给予他荣誉与支持,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认可。“一军惊失守,连趼各殊天”描绘了战争中的紧张局势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而“珍重山居誓,苍凉野哭篇”则表达了对姜如农侍郎坚守誓言、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的赞美。“哲昆棠荫在,赐庙海隅悬”提到姜如农侍郎的家族荣耀,以及后人在海边为他建立庙宇,以示纪念。接下来,“馎饦诗无敌,蟛蜞话足传”赞扬了姜如农侍郎的文学才华,他的作品流传千古。“归东聊堕马,哭弟几摧弦”则表达了对姜如农侍郎在晚年归乡,以及在弟弟去世时悲痛的心情。最后,“族未零王葛,居胡变海田”反映了社会变迁,家族兴衰,而“清高肃遗像,感槩望遥阡”则表达了对姜如农侍郎高尚品德的敬仰与怀念。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姜如农侍郎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全祖望
798首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您喜欢
咏史(其二)王导
宋末元初·陈普
醉中送首悲刘胤,食里迷唇吊马流。江左当年何所恃,邺中白雁合封侯。
次韵酬苏盦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启东兴盛并陪京,迁地因时世莫惊。日角重光宜受玺,雪花九月助餐英。诸君好勒浯溪颂,老我归寻息壤盟。赠策衰庸何敢比,从来王道视人情。
咏史诗·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
咏史诗·朝歌
唐·胡曾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雠。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咏汉高祖
唐·于季子
百战方夷项,三章且代秦。功归萧相国,气尽戚夫人。
咏史(其七)蜀先主
宋末元初·陈普
养虎荆州岁欲阑,一家豚犬不胜安。振振公族麟之角,妄作山林猛兽看。
咏史(其四)曹丕
宋末元初·陈普
春华建安曹子建,秋实西京张释之。父事邢颙奴七子,黄初便作万年期。
贺新郎·寒食写怨
明末清初·王夫之
绵上飞乌恨。更龙蛇、追随四海,一时惊散。回首五云金粟地,不见玉骢珠汗。但扑地、苍烟撩乱。酒冷饧香休道也,梦石泉、槐火成虚幻。棠杜雨,离肠断。岳云回望莲花巘。尽凄凉、延陵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