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别 送别
山水
情感
咏物
秋天
思乡
怀古
写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思。"苍潭枯海树"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氛围,苍茫的潭水旁枯萎的海边之树,彰显出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感觉。"正雪窦高寒,水声东去",通过对严冬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冷清与孤独。"古意萧闲"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而"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以及他在这寂寞之中无人可陪的心境。"贺监犹狂,还散迹、千岩风露"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对于过去某些狂放不羁的生活状态的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安与迷茫。"抱瑟空游,都是一片凄凉,此愁难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凉情怀和无法言说的忧思。"莫趁江湖鸥鹭,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这几句,可能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追随世俗的喧嚣,担心某些珍贵的事物会因为忽视而失去。"投老心情,未归来何事,共成羁旅"则是诗人对于年华老去、心境变化和生活现状的感慨。最后两句"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似乎是在告诫人们要警惕不要迷失在某种理想或幻觉之中,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友人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

张炎

301首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