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
湖
一
苇
沧
浪
外
,
翻
同
汗
漫
游
。
僧
归
临
水
寺
,
客
上
泛
湖
舟
。
天
地
容
疏
散
,
烟
波
任
去
留
。
机
心
何
处
尽
,
沙
上
有
盟
鸥
。
写水
抒情
泛舟
写景
天地
山水
咏物
盟鸥
春天
赏析
这首《泛湖》由明代诗人陈运作于湖上之游,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首句“一苇沧浪外”,以“一苇”象征轻舟,置于“沧浪”之中,既显出舟行于广阔水域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接下来,“翻同汗漫游”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逍遥状态,仿佛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翱翔。“僧归临水寺,客上泛湖舟。”这两句通过僧人归寺与客人乘舟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自然中的活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的疏离。僧人的归宿与客人的出游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探索的双重追求。“天地容疏散,烟波任去留。”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包容与自由的态度,认为天地间可以容纳他的悠闲与散淡,而烟波浩渺的湖面则任由他去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机心何处尽,沙上有盟鸥。”诗人提出疑问,机巧之心在何处消逝?这不仅是对个人心灵净化的追求,也是对世间纷扰的反思。同时,与鸥鸟结盟,象征着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泛舟湖上的自在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