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颂
六
十
八
首
(
其
三
十
)
识
得
一
,
万
事
毕
。
秘
魔
擎
叉
,
鲁
祖
面
壁
。
临
际
三
玄
三
要
,
洞
山
五
位
君
臣
,
云
门
念
七
,
是
一
不
是
一
。
昨
夜
新
州
老
卢
,
失
却
腰
间
特
石
。
禅宗
颂语
佛教用语
禅意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法薰所作的偈颂,以禅宗的语言和象征手法表达深奥的哲理。"识得一,万事毕",强调对"一"的领悟可以通达世间万象,暗示了佛教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观念。"秘魔擎叉,鲁祖面壁",用典故描绘修行者的苦修与顿悟,秘魔象征烦恼,鲁祖(马祖道一)则代表高僧,面壁静思,寻求真理。"临际三玄三要,洞山五位君臣",进一步阐述佛法中的复杂层次,"三玄"和"三要"指佛教义理的精微之处,"洞山五位"则是禅宗五位阶位的象征,强调修行的不同阶段。"云门念七,是一不是一",通过对比和矛盾表达,揭示了"空"与"有"的对立统一。最后两句"昨夜新州老卢,失却腰间特石",可能是指某位名叫老卢的禅师在夜间失去了象征其修行境界的"特石",寓言般地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失落与找寻,以及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宗的智慧与象征,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猜您喜欢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
宋·释清远
七七四十九,面南看北斗。死去与生来,泥牛大哮吼。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其二十三)干砖
宋·释印肃
密迹弥纶不露尘,天龙八部喜还惊。劫火洞然无变朽,此中人转普门经。
赠法传
宋·李洪
栴檀林下老支郎,偶汎溪边般若航。斋钵分抟香积饭,午窗对卧净名床。云山宴坐千春木,尘境难留三宿桑。欲结他年莲社友,空门气味觉优长。
云门俱字
宋·释重显
百草头,何太极,重与禅徒下锥刺。云门俱字好参详,雪峰辊毬亦端的。黛非青兮蓝一色,辰锦砂兮敢言赤。紫罗帐里有真珠,曹溪路上生荆棘。还会么,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向当来问弥勒。
偈颂八十七首(其十六)
宋·释慧开
灵山话月,曹溪指月,寒山比月。从上佛祖,纳尽败阙。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十)
宋·释崇岳
百丈耳聋,黄檗吐舌。后代儿孙,半生半灭。破沙盆,曾漏泄,炎天六月飘霜雪。
偈六十九首(其三十一)
宋·释道宁
琉璃殿上,古佛舒光。明月堂前,昙华布影。不用南询弥勒,何须东觅文殊。华藏门开,任君瞻仰。或舒或卷,尘尘普现色身。或放或收,处处毗卢境界。不舒不卷,寂尔无根。不放不收,是真.....
偈
宋·释仲易
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