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昌
章
叔
明
溪
隐
冥
心
压
尘
鞅
,
遁
迹
清
溪
流
。
竹
下
坐
垂
钓
,
柳
边
繫
孤
舟
。
野
径
入
沙
际
,
到
门
有
白
鸥
。
夏
雨
夜
来
过
,
微
茫
望
沧
洲
。
取
醉
倒
浊
醪
,
茅
斋
日
淹
留
。
长
歌
沧
浪
曲
,
讵
为
名
利
谋
。
机
杼
隔
篱
落
,
牛
羊
下
林
丘
。
衣
食
聊
自
足
,
安
命
复
何
求
。
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写夏
写雨
隐居生活
抒怀
无为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溪流旁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首句“冥心压尘鞅,遁迹清溪流”,开篇即点出隐士远离尘嚣,心灵归于宁静,选择在清澈溪流旁隐居。接下来,“竹下坐垂钓,柳边繫孤舟”两句,生动描绘了隐士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竹林垂钓,柳岸系舟,一派闲适之景。“野径入沙际,到门有白鸥”则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白鸥翩翩,似乎也与隐士共享这份宁静。随后,“夏雨夜来过,微茫望沧洲”两句,以夏雨夜景衬托出隐士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对远方的向往与期待。“取醉倒浊醪,茅斋日淹留”表现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以酒为伴,悠然自得地度过时光。“长歌沧浪曲,讵为名利谋”则表达了隐士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最后,“机杼隔篱落,牛羊下林丘”描绘了隐士与世无争的生活情景,篱笆外机杼声声,林间牛羊归家,生活简单而充实。“衣食聊自足,安命复何求”则是对隐士知足常乐、顺应天命的生活态度的总结,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题孤山林隐居祠二首(其二)
明·唐顺之
碧水年年色,幽人复此游。不因同所好,那得独相求。山鸟矜春语,湖烟淡夕流。思君忽自笑,信矣一生浮。
英江寄诸弟
明·王渐逵
别来孤棹多馀梦,望入故山无限情。松径雨深苗药长,石台风煖笋篁生。村南犹忆社公会,云外空悬水乐鸣。惟有萝峰烟月好,天涯兄弟对圆明。
雨后虚堂夜坐次方东轩参政韵
明·来复
紫芝岩下寺,淡泊偶同居。身老计从拙,心亲迹任疏。扫花风定后,题竹雨凉馀。时得论清赏,篝灯夜榻虚。
次叶师与诸生讲书钟楼寺闻钟作
明·唐顺之
早岁传经发已斑,寄身精舍渺人寰。苔边屦迹堪盈户,花外钟声正掩关。骤觉海潮生静夜,却随仙梵响空山。先生嘿嘿隐几坐,试问诸生醒梦间。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其七)
明·邹元标
江门渔父老渔矶,笋蕨山中生事微。莫道小臣忘报主,春风时舞芰荷衣。
山居即事
宋·何梦桂
分得南窗与世违,坐消白昼乐清时。楼头秋意一声笛,镜里岁华双鬓丝。绿水放教通竹径,清风招不下梧枝。心期自得难为说,白鸟青山是己知。
解语花
宋·张艾
轻雷殷殷,小枕惊回,帘影摇庭户。嫩凉遥度。江云堕、结作西窗暗雨。闲阶静伫。叹疏袂、愁宽一缕。凭画栏,润叶鸣条,总是安秋处。因唤扁舟晚渡。渐闻歌招得,采菱俦侣。临平归路。花.....
洪景伯饮诸丈分绣阁以诗戏之
宋·曾惇
新营小阁面孱颜,领客开樽紫翠閒。千里画图供徙倚,一时名胜喜跻攀。好风已破晚来暑,小雨不遮湖上山。老子个中殊不浅,尚堪同醉看弓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